周三叔公接过小碗,眼神微微一凝。
他解开层层包裹的破布,露出了里面那只青花小碗。
只一眼,他那双老辣的眼睛便放出光来。碗型规整,釉色温润,青花发色沉稳,底足露胎处干爽老旧。
他拿起放大镜,仔仔细细地从口沿看到圈足,又轻轻叩了叩碗身,听了听声音。
“嗯,”周三叔公沉吟片刻,放下放大镜,看着周明,
“孩子,这确实是件老东西。清代嘉庆年间的民窑青花缠枝莲纹碗,品相还算完好。
虽然不是官窑器,但在这个年头,也算是个不错的小玩意儿了。”
周明心中一喜,面上却依旧带着忐忑和期盼:“三叔公,那……那这能值多少钱?”
周三叔公看着周明冻得发红的小手和那双清澈又带着焦急的眼睛,又想到当年周家对他确有援手之恩,周家家风一向正派,如今这孩子这般孝顺可怜,他心里也有些不落忍。
若按市价,压一压,十几块钱也能收,但他沉吟了一下,开口道:“孩子,你是个孝顺的。
这碗,市面上黑市里大概能值个二三十来块钱。
三叔公也不占你便宜,这样吧,我给你三十块钱,再给你十斤粮票。
另外,我私人再送你们十斤棒子面,二斤红薯干,你看怎么样?”
“啊?!”周明故作惊喜地瞪大了眼睛,小嘴微张,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随即眼眶一红,连连鞠躬道谢。
“谢谢三叔公!谢谢三叔公!您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有了这些,我娘就有救了,我跟我哥也能吃饱饭了!”他声音带着哽咽,演得情真意切。
周三叔公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行了,快收起来吧。也是你们家祖上积德,留了这点念想。”
他很快便取来了三十元崭新的人民币和一沓粮票,又让伙计从后院拿了棒子面和红薯干用布袋装好。
周明接过钱和粮票,以及那袋沉甸甸的粮食,再次千恩万谢。
告别了周三叔公,兄弟俩踏上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