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可能本来不黑,近了墨所以黑,也可能是本来就黑,所以才近墨。】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要如何从这“轮回”中,觅得解脱之道呢?】
对啊,究竟要如何解脱这轮回,跳出这三界五行之外呢?
看到小一终于说到了关键点,我心里也不禁有些激动起来。
【很简单,于五行无所属,于五道无所归,自脱三界五行之外。】
【此谓“虚无自然”之“道”。】
【世间万物于五行各有所属,为金,便不能为木,为火,便不能为水。】
【神为天神,便不能为人神,神为禽兽神,便不能为饿鬼神。】
【如此,皆被五行、五道所困,自不可脱离五行轮回。】
【唯有“虚无自然”之“道”,都无所属,都无所系,自可脱离轮回。】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所以,解脱轮回的唯一办法就是,“得道”,或者说,“与道合真”。】
【所谓“身心不二”,如果仅是“神”得道,而肉身未得道,那最多,也只能修得个“尸解仙”。】
【“神”归虚无,脱离三界五行之外,但肉身尚未合道,便于死后带走,或以五行之物代替,谓之“五解法”。】
【“身,乃渡天之舟。”】
【这句话其实很有意思,为什么是“渡”,而不是度人的“度”呢?】
【一般而言,于江海上,才用“渡”字。】
【这字,有脱离“苦海”,“欲海”之意。】
【偏旁三点水,右边一个度人的“度”,三点水,即代表三清祖师,又象征人的“精气神”。】
【既有靠祖师的力量,脱离苦海之意,同时也寓意人的“精气神”圆满,即“三华聚顶,五气朝元,阴尽阳纯,脱质为仙。”】
【如果说祖师的力量,是推动船的“风”,那么船桨,就是修道的意志,而船,则是人自身的“精气神”。】
【“身乃渡天之舟”,这里的“身”,不止包括属于“精”的肉体形质,还有“神”和“气”。】
【所谓“中土难生,人身难得,正法难遇”。】
【试问,何为“中正”?】
【于地理而言,中州大陆为“中”。】
【于五道轮回,世间万物而言,人为“中”。】
【于偏倚而言,正为“中”。】
【为何万事万物,偏偏要得个“中正”才行?】
【在五行中,“中土”为四气混合而生,它什么都有,又谁都不是,四气离开它,都无法单独存在。】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
【百姓日用而不知,遍于无边无形,为万物之宗主,万物皆不可离其,那不就是“道”吗?】
【当然,只能说“中土”相较其他属性,即金木水火而言,它更加接近“道”,但它并不是“道”,依然被包含在“道”的范畴之内。】
【老君曰:“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形’由乎‘无名’。】
【‘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
【“不温不凉(四气),不宫不商(五音),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
【“故其为‘物’也,则‘混成’。”】
【“为‘象’也,则‘无形’。”】
【“为‘音’也,则‘希声’。”】
【“为‘味’也,则‘无呈’。”】
【“故能为‘品物’之‘宗主’,包通天地,靡使不经也。”】
【“若‘温’也,则不能‘凉’矣。”】
【“‘宫’也,则不能‘商’矣。”】
【“‘形’必有所‘分’,‘声’必有所‘属’。”】
【“故‘象’而‘形’者,非‘大象’也;‘音’而‘声’者,非‘大音’也。”】
【“然则‘四象’不‘形’,则‘大象’无以‘畅’;‘五音’不‘声’,则‘大音’无以‘至’。”】
【如果没有四象五音,四气五行,那么“道”,就无法被人通过这种“外在体现”,更直观地被人所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