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令言的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个是找老婆要谨慎,另一个是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这并非是“冤亲债主”那一套理论,只是,在你可怜众生悲惨之余,又未免觉得他们可恨。】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并不矛盾。】
【樊令言见色起意,贪图少女美貌,又恣纵声色,而不知葆元毓神,守其子精,自己不知节制,反怨狐魅所害。】
【可能樊令言自己都没想到,好不容易遇到个高人,结果高人提供的解决办法,竟然是直接解决产生问题的狐妖。】
【当然,也有可能是那道人本来就没打算赶尽杀绝,是那侍童临时听了少女的骂言,一气之下,改了主意呢?】
【毕竟北帝军也只是遵照符命行事,而假借太上之令诛杀狐魅的,不过是那侍童罢了。】
【这其实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毕竟所有的咒语后面都有一句“急急如律令”,而这“律令”又是从何而来?】
【是人自身就带有律令?那人得有多大的面子,天兵天将才会听你的令行事?】
【还是祖师给你的?比如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祖师的令,那你的命令确实相当于太上所命。】
【但这罪责,终究要由己承担。】
【有人言,“律令”其实是雷部的一只鬼,因其速迅捷,所以“急急如律令”,意思就是让兵将的办事速度像“律令”一样快。】
【但这纯纯是无稽之谈,首先雷部的具体型成,是随着宋明神霄派的盛起,才逐渐形成一个庞大有序的组织。】
【以前也不是没有“雷部”,只是并没有那么详细的组织划分流传,而“急急如律令”最早源于张天师时期,是仿照朝堂表章做出的修改。】
【例如三十代虚靖天师对天师符系做出的修改一样,这种修改其实是很常见的。】
【如果说“律令”是雷部的一只鬼,那这说法,至少是在雷部组织成型之后才开始流传的,那张天师时期,岂不是就没有“急急如律令”一说?】
【人没文化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文化还自信,就像之前某个连修仙体系都不了解的宿主一样,普信,且下头。】
硬了,拳头硬了!
我看着眼前的模拟屏幕,感觉眼角都一抽一抽的。
这个小一,教育我的时候,还不忘把我之前的糗事拖出来鞭尸,实在是太可恶了。
要不是打不到它,我高低得把它拉出来揍一顿,好让它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这句话对吗?对,也不对。】
【你不可能丁字不识就走遍天下,不然就算你挖到什么秘笈,那也是看都看不懂。】
【哪怕拜入明师门下,你难道指望人家一个字一个字地把东西都教给你吗?】
【基础这些东西是从来没人教的,即使师父从零开始教你修行,也不可能从认字教起。】
【而如果有书却不看,那么往圣先贤留下书籍经典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当然,那些书也是要有一定基础才看得懂,否则,你就只能指望“诵持万遍,妙理自明”了。】
【但有些人天资聪颖,可能不须万遍就能理解,有些人生来愚钝,即使诵持万遍也不一定就能明白。】
【“万遍”,这不是个明确的数量词,不是指一万遍,两万遍,而是指很多遍,万万遍。】
【看书,不怕你看错书,就怕你看不明白,还偏偏以为自己看明白了。】
【所以看书前,须得先拜个明师,学个基础,才能开始阅读这些经典。】
【且最初看书,最忌讳看他人注解,尤其是水平不行的人的注解。】
【你接受了他人的理解,那你的思想,就被限制固定了。】
【如果他的理解不行,那你的思想上限也就那样了。】
【与其拥有错误的理解,倒不如毫无理解。】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不信书,也不如无书。】
【世人最喜两极分化,殊不知阴阳本是一体,阴阳中又有阴阳,哪有什么绝对的真假和黑白。】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再聪明的人说的话,其中有假,再愚蠢的人说的话,其中有真。】
【大凡世间一切道理,无论是“圣贤书”,还是“凡人师父”说的话,都不是全真,当然,也不是全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