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古仪,今已简化为“宝诰”与“启请咒”。
古之科仪,皆不可离发炉。
今之科仪,皆不可见发炉。
实可悲可叹也。
法师但诵宝诰启请,若心无所念,身无所修,如何得以感通上真神仙?
祖师不到场,则诸‘仪’皆无用矣。
此不可不辨。
‘发炉出神’,出的是自己的‘身神’。
盖人身秽杂,难以感通上真,故以身神而出,代为上奏。
所谓三皈依,即‘皈身’、‘皈神’、‘皈命’,不外如是。
三清祖师
发炉咒曰:
“无上三天玄元始三气,虚无自然元始上帝、太上玉晨虚皇大道君、太上玄元五灵老君,召出弟子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左右捧香,驿龙骑吏,侍香金童,传言散花玉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六人,出。”
此有掌诀,原本并无,为后所创,但使,亦无不可。
再咒:
“出者严装显服,冠带垂缨,急上关启三天玄元无上道君,弟子今正尔炼功,烧香朝真,愿得太上十方正真生气、玉清道气、灵宝妙光下降,流入弟子身中。即使玄坛清静,内外成真,天无氛秽,地绝妖尘,琳琅振响,十方肃清,万魔不干,真诚上彻。令弟子所启之诚,速达迳御太上无极大道,虚无自然元始天尊妙无上帝、太上玉晨虚皇大道君灵宝天尊妙有上帝、万变混沌玄元老君道德天尊至真大帝御前。”
毕,退身再拜,长跪,又叩齿二十四通,启曰:
“灵宝宗弟子程振一稽首,皈身、皈神、皈命上清灵宝,无上三天,无极大道,虚无自然元始上帝、太上玉晨虚皇大道君、万变混沌玄元老君、昊天玉皇上帝、诸君丈人、太微天帝君、太一天帝君、五岳真君、五帝真君、真武佑圣真君、二十四真人、九天诸司兵马,诸司神将、百千万重(chóng)道气,千二百官君。弟子程振一幸资宿庆,得奉道真,窃不自揆(kuí),辄(zhé)希长生,誓将克己立功,改过修德,伏乞原赦(shè),弟子积生已来,至于今日,所犯元恶重罪,咸赐荡除,许弟子自新,补复前咎。令弟子修道,允合至诚;请削弟子死籍,注上玄录,一门之内,共保元吉。生成之惠,实在于此。弟子程振一叩头谨启。”
此后另有四仪,不复再言。
若无传承者,只可称“小兆‘某甲’”,但亦可在发炉后,长跪叩齿二十四通,志心诵持此祝:
“太上九灵,三素元精,仙都大神,四极三清。昔奉法化,遇会上经。玄师冥远,靡览真形。乞山隐盟,誓以神明,玉童侍卫,玉华扶生。八愿九合,妙慧通灵,愿神愿仙,飞行上清。”
祝毕,亦叩齿二十四通,咽液一过。凡精诚密向,耽味玄真,清斋苦志,感慕神仙,忽自遇此妙法宝笈,而不师受者,其人皆玄会宿感,列籍帝乡,真人密授,应得此书,其人异挺,以标世功,依《太上黄素四十四方》,听得“隐盟玄誓神科”也。
此是“黄素内法”,不烦复经营师及歃血之盟也,出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昔太上大道君,玄灵秀虚,维任上化,理会千真,参谒十方,乃檄摄八帝,隐浪晨征,馘灭六天,正立三道,威锋霄落,流焕万仞。于是乃命太极真人、四司上宰,臣侍玉晨,启正丹素之高章,伐灭寒灵之法化,遂开八会之上道,科条神仙之要衷,凡四十四方,合而成目,总为“黄素之书”。
而有‘发炉出神’,自然也有‘复炉存神’。
不然,身神发出去收不回来,就不好玩了,会出现类似小孩‘丢魂’的情况。
复炉咒曰(前后鸣法鼓二十四通):
“香官使者,左右官使者,侍香诸灵官,当令弟子朝真之所,自然生金液丹碧芝英。百灵众真,交会在此,香火案前,令弟子体耀金辉,斩伐胞根,百关备仙,解除死籍,混合万神,宴坐泥丸,东华记字,策景虚玄,使弟子修道,允合至真,十方仙童玉女,侍卫香烟。传弟子向来所启之诚,速达迳御太上无极大道,虚无自然元始天尊妙无上帝、太上玉晨虚皇大道君灵宝天尊妙有上帝、万变混沌玄元老君道德天尊至真大帝御前。”
后鸣天鼓三通,默咒:
“弟子朝奏事毕,所有功曹使者,一切官君,并还弟子身中。从众妙门而入,在左还左,在右还右。直使功曹,主领监押,复还本治。后召即到,一如故事。”
毕,叩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