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诵净天地咒,此咒原出自《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属北帝天蓬法系。
‘北帝’即北极紫薇大帝,‘天蓬’则是指天蓬元帅,不是西游记里的那个。
天蓬元帅与真武大帝同属‘北极四圣’,又为其首,法的威猛程度不输真武祖师之法。
只是‘北帝派’道统如今早已失传,只留些许法脉尚存人间,眼前的‘净天地咒’便是最好的证明,其咒曰:
“天地自然,秽气分散,洞中玄虚,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乾罗答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摄鬼万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诵一遍,却鬼延年,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首,侍卫我轩,凶秽消散,道气常存。”
原咒并无前二句,应为后人增添,但使诵念,并无大碍。
再说与‘念咒’搭配的‘叩齿’与‘咽液’。
‘叩齿’虽一,其实有左右上下也。
左相叩,名曰“打天钟”。
右相叩,名曰“捶天磬”。
中央上下相叩,名曰“鸣天鼓”。
中左右,各叩八通,为“鸣法鼓”。
所谓“法鼓三通,万神咸集”,为后人所简略也。
“法鼓”者,内正神气,外灭魔灵,法事所先也。
法师叩齿集神,以八为节。
八通上闻玉清境。
次八通上闻上清境。
再八通上闻太清境。
三八二十四,亦通身中三部八景二十四神。
法鼓外灭魔灵,内集身神二十四,不为虚设。
盖天有二十四星,人有二十四神,是以天有三元五行,人有三魂五脏,各有其神主之。
上天所有,于人身亦有所应,故天若三元失序,五行相克,则人必三焦不通,五脏失理。
所以在极端天气不练功,因为天气变化,也会影响人身,这点在风湿病人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叩齿’鸣钟击鼓亦各有所应,不可不辨。
若卒遇凶恶不祥,当打天钟三十六遍。
若经凶恶辟邪威神大咒,当搥天磬三十六遍。
若存思念道,致真招灵,当鸣天鼓也。
夫叩齿以命神,咽氣以和真,纳和因六液以运入,制神须鸣鼓而整行列矣。
凡存修上法,礼祝之时,皆先叩齿,上下四齿相叩,勿左右也。
一呼一吸,使内外虚徹,才似耳闻也,令得三叩为善。
须礼祝毕,更又叩齿,乃得咽诸气液耳。
此名为呼神和真以求升仙者也。
咽液是为咽气,盖‘水’能容万物,纳气其中,故咽也。
念完净天地咒,则诵玄武神咒:
“北方玄天,杳杳(yǎo)神君。
亿千变化,玄武灵真。
腾天倒地,驱雷奔云。
队仗千万,扫荡妖氛。
雷公侍从,玉女将军。
鬼神降伏,龙虎潜奔。
威镇五岳,万灵咸遵。
鸣钟击鼓,游行乾坤。
收捕逆鬼,摧斩魔群。
除邪辅正,道气常臻。”
叩齿咽液自不必说,请神仪式可繁可简,若欲简便,只诵‘卫灵’(金光),密咒‘三净咒’即可。
再说念咒要点。
‘念’,即‘今心’也。
所谓‘人心多散乱,一念便纯真’。
凡入静烧香,对坛心拜,叩齿隐祝,随意所陈,唯使“精专”,必获灵感。
正心平气,故使人陈启通达上闻也。
若“口诵心无”,则“念咒无益”也。
又入静烧香,皆目想髣(fang)髴(fu),若见形仪,不可以空静寥然,无音响趨( qū)拜而退也。
所以‘心念’是很重要的,所谓‘无诚不格,有感皆通’不外如是。
所有准备仪式都已完毕。
此刻只觉我的心‘静’到了极点,平时的各种杂念都已消失无踪。
这就是‘抱玄守一’天赋的强大吗?比我以前念咒的效果强了何止几倍?
我立于坛前,略微躬身,鸣法鼓二十四通,一下一下,富有节奏感。
像是庙里平时敲钟击鼓一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接下来进入最重要的步骤——‘发炉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