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血缘,有些亲戚可能一辈子不用见几次,这种现象被称为断亲,字面意思是,亲属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了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冷漠,让我们不禁感慨。
在华夏社会日益严重的脱节现象背后,是90后,00后不再把家乡视为退路。为什么我们不再珍惜曾经是疗养港湾的家?
三个原因,你无法想象!
一,双方没有物质的交集,人是社会的产物。在过去,亲戚除了血缘关系以外,还存在着社会保险的职能。一个家庭,如果有人得了负担不起的难关,亲戚之间是有着帮助义务的,众多亲戚,每家凑一点帮助有困难的家庭,
这在以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同时,由于过去通讯交通不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存在着非常封闭的情况,所以亲戚之间的信息交流,拓宽了过去人们获取信息的范围,
在过去,通过亲戚介绍获得一份工作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都是老乡带老乡,亲戚帮亲戚,此外还有偏僻的地方都是自治社会,在农村生活,别人会根据你的社会关系判断你的价值,如果你在农村势单力薄,很可能会受到各种欺负,
这种经常互帮互助的亲戚关系,在自治社会里会给你加上一个安全的光环,因此在过去,亲戚关系不仅仅是血缘关系,而有的实实在在的利益联系在里面,但是随着华夏经济的发展,现在吃饱穿暖已经不再是问题了,加上医保,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普及,很多基础的生存需求都已经被满足了,
这就导致原本亲戚之间的那种保险兜底的价值没有了,同时,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不再受限,你需要找工作,有那么多的招聘网站可以用,你需要医疗保险直接去医院,你需要警察来帮你维持公道,直接打电话。
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亲戚真的只剩下血缘关系了,
二,阶层差距,由于贫富差距,年轻人聚集在经济发达的地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通常与家乡没有太多的联系,这是社会阶层流动的大门,短暂开启了并发症,很多人经常说,聊不来,观念落后等问题,尚属于表层原因,其根源,是你的亲戚和你不属于同一个阶层。
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凭着智慧,汗水和机遇,一部分人飞上枝头变凤凰,在时代变革中脱颖而出,在拔地而起的一座座现代化城市中扎了根,他们的后代,也生长在现代文明的光辉下,于是产生了这样的两拨人,
一方是还保留着农耕时代作风,保持熟人社会中人多力量大,血缘高于一切思想的人群,但他们和实现阶层上升的人仍保持着亲戚关系,他们认为家族里先富带动后富天经地义,因此,但凡有点血缘牵扯他们就会过来找到你,以亲戚关系为筹码,遵循着你看起来不可理喻,
但在华夏乡土间,却其实已经实行了数千年的规矩,
另一方,是早已浸泡在城市文明中,信仰规则至上,感情优于血缘的新生代年轻人,他们往往是阶层流动的得利者,他们重视朋友,远胜亲戚,认为不论是什么关系,其基础都应该是互相尊重,他们肯定多元文化,追求有着同样价值观念的群体,认可不明白为什么要善待,除了有血缘关系之外,只会带来绵绵不绝麻烦的亲戚们,
这两波本应相差一两个世纪的人群,却被华夏的高速增长,拉到了同一个时空当中,矛盾自然也就无可避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之痒。
三,不信任,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更信任那些经常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人,然而失去了利益的连接,亲戚之间就只剩下血缘关系,同时,又由于生活环境差距带来的代沟,平时不联系,带来的陌生感,根本聊不到一块去,
双方都不熟悉,自然就会产生不信任,即使他们在节日聚会,他们会觉得他们消耗了时间和精力,没有意义的事情,会因此而消失,人们天生就会权衡利弊,当一件事不再给个体带来情感或物质上的好处时,个体就会失去去做这件事的动力,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家乡往往不是一个撤退的地方,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段关系的质量,不是由血统决定的,而是由性格,价值观和社会地位决定的,
所以断亲没什么错,社会毕竟进步了,我是墨莱,关注我,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