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串太受欢迎,生意一下子忙了起来,就连孩子都被征用了。
屋内坐满了人,外边闻着味儿的人心痒难耐。
“老板,里面有没有位置?我都等了好久了,什么时候才能吃上这个烧烤啊!”
“对啊,我们都等了好久了。”
外面抱怨的声音此起彼伏,叶知礼在里面忙的昏天黑地,听到外面的抱怨心里很焦急,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外面确实炎热,实在不好受,为了稳住客源,叶清清跟李氏商量了一下,给外面等待的人免费送上一碗酸梅汤。
一碗冰凉凉的酸梅汤送上,果然抱怨声都小了许多。
这一忙就忙到了晚上,把明天准备的材料都用完了。别说小孩儿了,连大人都累的瘫在了凳子上。
没休息一会儿,李氏挣扎地站起来,取了钱匣子过来。
装钱的匣子满满的,铜板和碎银哗啦啦地倒在了桌子上。
然后叶清清就听到了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和惊叹声。
“一文,两文,三文、、、”
连数带称一共五两多,叶知礼巴拉手一算,不算烧烤架和房租,扣除材料钱,第一天一共赚了三两银子。
叶知礼把结果一说,大家竟然都不敢相信。
“老三,你不会算错了吧,你再算一遍。”
叶知礼也怕自己算错了,结果又算了一遍,结果还是一样。
“天爷啊,今天做了这么大的优惠,居然挣了三两银子。”林氏像做梦一样,她以为自己卖酸梅汤一天赚八百文已经很多了,没想到卖烧烤才“暴利”。
叶知礼:“是啊,我看等开业前三天过了,咱还能赚更多钱。”
叶父则打断的众人的想象,“别想的太美,说不定没了优惠来的人就变少了。生意好了也不要飘,省得跌坑里,踏踏实实做事才是真。”
叶清清实在佩服她爷爷,他虽然平常不声不吭,还时不时地泼个冷水,但永远拉着家里这一根风筝线,让这个家不至于太跑偏。
经过这一天,叶清清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
虽然今天是第一天开业,生意火爆很正常的,但叶清清觉得人手还是太少了。
今天尚且有叶父叶母和小孩们来帮忙还是忙不过来,更何况是以后呢,把人累坏了就得不偿失了。
叶清清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所有人都表示赞同。
叶知礼:“人手确实不够,不管是穿串的还是跑堂的都不够。清清,你是怎么想的,要不请两个伙计来?”
“不行,外人来了,难免不会被收买。虽然调料他们弄不出,但烧烤架确实一看就明白了。还是得找家里人可靠。把姑姑请来怎么样?”
“对!让珍儿过来干。”一直没说话的叶母说话了。
叶清清的姑姑叶珍生在叶知义后面,是老两口唯一的女儿,从小娇养大。
叶母为了给她找个好婆家更是精挑细选,最后嫁到了一个殷实忠厚的人家,挑的女婿也是小儿子。
这门亲事哪儿都满意,就是离家太远了,但为了女儿的幸福,叶母到底把叶珍嫁了过去。
叶珍嫁过去过得也不错,丈夫忠厚能干还疼媳妇,婆婆也说的过去。
不好的是妯娌关系。
叶珍大嫂占着大房身份总爱指手画脚,还喜欢指使人。往公中交钱的时候盯得死紧,因为分家后大房会得到七成的家产,她生怕二房和三房少交了钱,以后拿的钱变少。
叶珍二嫂子是婆婆娘家的侄女,平时很得婆婆的偏宠谁也不放在眼里,性子掐尖要强。
但叶珍也不是个软蛋,她做姑娘时也是被捧在手心里的,自然不会伏低做小,忍辱负重那一套。
三个要强的儿媳妇谁也不服谁,家里反正是大事没有,小事不断,公公婆婆天天头疼的要命。
叶母天天想着女儿,奈何古代的交通工具不给力,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来看一看。如今终于有机会能和女儿多在一起,叶奶奶是最希望的。
叶母也很想女儿,但是只把女儿找过来,叶兰不仅会和女婿分开,那两个妯娌会说闲话。
思索了一番后,“这样,干脆把兰儿和女婿一起请过来,把荣哥儿和嫣姐儿一起带过来。”
“那珍儿婆婆不同意咋办?”
“那就跟他们说,每人一天有五十文工钱,我不信他们会不同意,更何况还省了四个人的口粮,他们指定点头。”
果然姜还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