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一起来,王氏就在泡豆芽,看着黄豆的眼神说不出的温柔炙热。
吃过朝食,叶知义和平日一样去了田里,马上就要下苗了,这是农民的大事,马虎不得。
中午叶知义回来,拿上昨天买的肉和点心,一家人打算去老宅看看。
叶清清还没去过老宅,不过她见过爷奶,穿过来生病的时候,奶奶拿过来十来个鸡蛋看过她,那个时候刚过来还不太适应,对叶奶奶的印象也不太深。
一家人拎着东西进了院里,大伯母李氏就迎了过来,“来就来,拿这么多东西干嘛?”
看到叶子里还包着一块肉,她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叶清清看了看院子 没什么特殊的,也是泥房,屋子挺多的,院子也很整齐干净。
叶母看到肉和点心,埋怨叶知义和王氏两人净会花钱,不会过日子。
叶知义笑了笑什么也没说,王氏回道“没什么好拿的,就买点肉和点心孝敬爹娘。”
叶母还是笑了,儿子儿媳孝顺她高兴。
叶父则在门口编竹篓,看到儿子儿媳,没有叶母这么兴奋,毕竟天天在地头上都能看见儿子孙子。
看到叶父在编竹篓,手艺人叶清清不自觉地凑了上去,看到小孙女,叶父笑着说“清姐儿想编吗?”
“爷爷,我想编竹篦,你教我吧!”
果然是手工达人--清,不一会儿就上手了,让叶老头直呼有天赋。
叶父编的竹篓竹箅很结实,叶清清很佩服这个爷爷,听叶父说,年轻的时候他靠着卖竹编的物件卖钱,也养活了这一大家子人。
王氏正跟婆母和李氏说话,看到闺女正在学竹箅,心里感叹,她这个闺女是真懂事。
王氏以为叶清清学竹编是为了家里,发豆芽需要更多的竹箅,事实其实是叶清清只是单纯的对手工感兴趣。
叶知义也看到了,于是也蹲了叶老头身边,“爹,你能帮我编几个竹箅吗?”
“要几个?”叶老头一边说话,手也不停
“嗯……,先来五个吧。”
叶老头抬起眼睛“你要这么多竹箅干嘛?”
“嘿嘿,我先不说,过几天再告诉你,我给钱,一个三十文咋样。”
“哼,还有事瞒着你老子,不用给钱,不值几个钱。”
叶知义没有强求,但是除了竹箅还得再去老郑头那打几个大木盆才行。
大房有三个孩子,大儿叶厚今年十岁,二儿叶安今年七岁,小女儿叶雨今年五岁。
三个男孩儿遇到一起就跑出去疯玩儿了,叶雨跟在叶宜身边,像个小跟屁虫。
阳光暖暖的,撒在一家人身上。
太阳慢慢西沉,皮小孩们带着一身的灰和汗跑回了家,纷纷喊着肚子饿。
三房的人拎着一条三斤的草鱼来了,叶清清三伯父叶知礼,三伯母张氏还带着一个四岁的小女儿叶欢。
叶母招呼着儿媳们去厨房做饭,小孩们叽叽喳喳地说着话,男人们坐在大树下聊着庄稼。
厨房里,叶母指挥,李氏和王氏主厨,张氏打下手,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所以做了好些菜,野菜炒腊肉,咸菜炒鸡蛋,又做了一条鱼。
菜一盘盘地上桌,一家人围着大桌坐下,看着一桌的好菜孩子们的口水都兜不住了,叶老头一声吃饭吧,所有人才开始动筷子。
王氏赶紧给三个孩子夹菜,实在是张氏下手太快,才开饭,张氏和叶欢的碗就已经满了,四岁的小孩吃的了多少东西,都是张氏夹的。
看着张氏没吃过肉一样,叶知礼脸上有点尴尬,拽了拽自家媳妇,张氏也反应过来了。
张氏也有点不太自在,自己娘家人太多,她娘也不疼她,如果手不快,菜都吃不了几口,到现在还没改过来。
吃完饭,儿媳们把桌椅碗筷收拾好了,才各自趁着夜色回家去。
交货之前,全家人都高度关注着盆里的黄豆,但除了这个,日子还是照常的过。
叶清清仍然抓住机会就往宿舍里去做绒花。
根据叶清清的观察,在这村里,普通妇人的头上几乎不戴什么东西,一般就是一根筷子或木簪子,家境好一点的会戴铜簪,上面也没什么花样,但即使是这样,不怎么闪亮的铜簪还是会惹起村里其他没有银簪女人的羡慕。
有几个家境还行的小女孩头上会有红色的发绳,不过一文一个,可这简单的发饰也是小女孩们天天炫耀的东西,毕竟有钱还肯花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