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太阳刚从东方钻出来的时候,振声已经准备停当,背上准备好的小米,径直朝大寨方向走去。肉铺子的杆子上,挂满了分割好的肉条,店主是一个膀大腰圆的黑脸后生,浓眉大眼,就像三国里的张飞,也许屠夫都是长这样吧!店主还在忙活着,一刀劈开猪排,干净利落,没有一点的拖泥带水,又用剔骨刀,一割一挑,一块肥瘦相间的肉块,就取了下来。看到振声到来,忙乎的向前招呼着:“大哥,要点肉?”“嗯,要三斤五花肉。”振声用手指了指,那块非常漂亮的肉块。“大哥,好眼力,就这块肉好。”店主家附和道,顺手拿了起来,上称了称,二斤半。又扭头看了一眼肉板上白花花的猪板油。振声问道:“这个多少钱?”“给您便宜点,这一挂猪油给个半块就行。”店主家热情的回道。二斤半猪肉加一挂猪油,共二块大洋。振声接过银元,朝观音庙桂枝家走去。
二哥,大哥,爹娘一行人早就走小路在北大路,等振声了。北大路一路还是车水马龙拉媒的客商,媒贩子,南来北往好不热闹。乡民们还在一如既往的扫着马车上掉下的煤粉,艰难地讨着营生。过了一袋烟的功夫,就到了观音庙,下了坡,从一棵老槐树旁的巷道往里走,第三家就是桂枝的家,隔着用木材堆积的院子,振声开口说道:“叔,婶,我来了。”桂枝爹娘,笑容满面的从堂屋走了出来。桂枝娘接过肉和小米,猪油。振声又一一介绍了家人,一行人走进了堂屋,不大的堂屋,坐的满满的,温馨而又美好。振声爹先开口道:“振声排行家里最小,从小比较听话,但是脾气倔,小子如果有对不住您老和桂枝的地方,我一定好好教训。”“那里话,这个后生俺老两口挺相中的,很不错,能吃苦,还很勤快。”桂枝爹说道。振声大哥说道:“以后桂枝过了门,您老这边有什么春耕秋收的,或是有什么过不去的事,您尽管知会,我们弟兄多,一定帮您。”二哥也附和道:“都是一家人了,别客气。”一家人你一句,我一句,就这样欢欢喜喜的拉着家常,桂枝这时也从里屋,羞答答的走了出来,振声爹娘看到没过门的儿媳妇,高兴的合不拢嘴,一直夸着桂枝。晌午一家人吃完饭,准备离开。两家人商议约定,三月二十八迎亲。振声也和桂枝依依不舍的告了别,桂枝含情脉脉的看着振声一家渐渐远去,那种心情激动而期待。
“人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一首纳兰词,再合适不过振声这时的心情了。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振声也在一天天的忙碌着。八抬大轿,唢呐,鞭炮,每一样都不能缺。转眼间,就到了三月二十八迎亲的日子。振声家一大早就开始热闹起来,众乡亲也早早的过来帮忙,有的搭棚布,有的洗菜,有的烧火,掌厨的也在忙活着切菜。迎亲的队伍也在院门口汇集着。太阳出来了,喜气洋洋。随着唢呐声,鞭炮声,人们的喧闹声,嬉笑声,一行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向观音庙桂枝家进发。振声骑着高头大马,头戴黑色毡帽,身穿黑色长衫,胸前带着一朵红艳艳的大红花,好不威风,就像状元郎及第登科,走街串巷一样神气。唢呐声,鞭炮声,声声不断,响彻山谷,一路走,一路上的老百姓都在张望,炮头,路过每一个村口都会时不时的拿一把糖果撒向人群,乡亲们争先恐后的抢夺着,嬉笑着,都为了沾一把喜庆。
春风拂面而来,吹的人都醉了。桃花粉面,蝴蝶翩翩起舞,人逢喜事精神爽,看什么都是喜庆的,想什么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