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燃文小说网 > 两册时光:20后和70后的自传 > 第34章 阅读生涯

第34章 阅读生涯

我的阅读生涯开始于大一时。

真正的阅读,在我的理解中应该是:阅读范围是很广的,阅读量是很大的,读书时的精神是自由的,心态是淡泊的,总之是兴之所至,不带功利性的。

在中小学时候,看教科书和教辅书,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范围太窄,量太小,功利性太强,那不是真正的阅读。大一时候,我开始博览群书,遨游书海,不是为了应试,不是为了工作,也不是为了消闲,而只是纯粹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修炼提升。所以,进了大学,我的阅读生涯才真正开始。而且,这个时候,我发现我真正的阅读兴趣是文学作品,文学才是我的真爱。

最初,我对被中文系录取,感到很不情愿,也感到莫名其妙,因为中学时我对文学并不感兴趣,况且,高考时,我的语文分并不很高,怎么就被中文系录取了呢?然而,让我意外的是,正式就读中文系之后,发现自己真的有文学基因,真的与文学有宿缘。

中学时对文学没啥兴趣,是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接触过什么真正的文学作品,让我误认为文学就是那几本面目可憎的语文书。其实,文学世界和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完全是两回事,二者是根本不能划等号的。而光凭一个人的语文考试分数,是根本看不出来一个人有无文学天分的。你让莎士比亚和曹雪芹去做中国的高考语文试题,恐怕也很难及格的。

所以,人具备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之后,你就会发现老天爷的安排是没有错的,老天爷比本人更了解自己。命运逼你走上一条道路,是有她的道理的。譬如,老天把我领进中文系,并引我走上文学之路,不就是因为老天爷看得很清楚,我这个人的真正的需要其实是文学吗?我高考时填的志愿,一个是法律专业,一个是经济专业,长大后,我发现自己率性天真、洒脱不羁的个性不适合从事法律工作,也不适合从事经济工作,只适合从事文学工作——老天的安排太对了!谢谢老天爷!

——那么,大学时,我读了哪些文学作品呢?

大一的时候,我喜欢读席慕蓉的散文诗,特别喜欢她的笔端吐出的优美的句子。席慕蓉的诗带着淡淡的忧伤,又不乏清新雅致,每一句话都能撞击少年的心弦,非常适合青年学生阅读。我把她的诗集《无怨的青春》看了一遍又一遍,其中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我都抄录在笔记本上,我至今仍能背诵里面的几句诗:“我可以锁住我的笔,为什么就锁不住爱和忧伤?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对这样的句子,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倾心?

大二时候,全国都在流行汪国真的诗,我也迷上了。汪国真的诗比较有哲理性,读他的诗,有助于认识生活,他的诗作听起来就像一个政治辅导员说出来的话,适合拿来开导一个迷茫中的学生,可以说他是一个用格言写诗的人。另外,汪国真的诗结构比较完整,很有章法,适合给中学生做作文范文。他的语言比较通俗且充满着诗意,因此很容易俘获青年学子的芳心。那时候,校园广播里的诗朗诵几乎清一色汪国真的抒情诗,汪国真的金句也蛮多的,诸如:“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大三时候,我痴情于朦胧诗和现代派诗歌,在诗歌刊物上看了大量的北岛、舒婷、顾城的诗,深受他们的影响。国外的现代派诗人,我喜欢夸齐莫多和蒙塔莱。中国现代诗人我喜欢看徐志摩、卞之琳和戴望舒写的。这些人写的诗,我在笔记本上也抄录了很多。当时的诗歌刊物我看的最多的是《诗刊》和《星星》。

大四的时候,诗读的少了,我的阅读重点转为小说和戏剧,看的最多的是中国当代小说,贾平凹、张贤亮、张承志、阿城、阎连科、莫应丰写的小说,我都爱看。这些人的创作各具特色,印象比较深的是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承志的《黑骏马》、阿城的《棋王》。当时我比较崇拜贾平凹,因为我的当代文学老师朱育颍女士在课堂上说了许多贾平凹的逸事,让我对贾平凹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有一天我看报纸,上面报道了贾平凹的《浮躁》获得美孚文学奖的消息,让我更加敬佩贾平凹了,我在校园橱窗里的报刊上,经常看到贾平凹的消息,他的曝光率很高。

外国文学作品,我最喜欢看法国作家卢梭写的自传体小说《忏悔录》,这部作品最让我震惊的是它的真实性,作者非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