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燃文小说网 > 两册时光:20后和70后的自传 > 第19章 二哥和聋子

第19章 二哥和聋子

二哥不喜欢读书,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

二哥喜欢石头,儿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摆弄石头,跟石头特别有缘分,后来自学成才做了一名瓦匠,终生跟石头打交道。

二哥在家乡小有名气,在我们那里不知给人建了多少锅台、厕所、猪圈、牛棚以及楼房。

二哥十五岁的时候,农村分田到户,打那时起,二哥就是我家的业务骨干。父亲年纪大了,只能做个技术顾问。

二哥身体强壮,力气大。铁犁是很重的,犁田是重活,可我二哥十五六岁就会犁田,这在农村是非常少见的。

1985年春耕的时候,二哥让我做他的犁田助理,就是他犁田,我在后面捡黄鳝。那时,姚河街上黄鳝可以卖到六角钱一斤,很贵的了,我一个上午可以在二哥屁股后面捡到半篓子黄鳝,我们不吃的,全部送到街上卖掉。

黄鳝值钱。二哥除了犁田时让我捡黄鳝,晚上,他还会在田埂上下钩子钓黄鳝。

钩子的制作很简单,首先准备一根长木条,用刀斩断,变成数根筷子长的小木条,然后在小木条的一端系上小钩子,钩子上放点饵料。晚上把小木条插在田埂上,钩子沉入水中,就可以钓到黄鳝了。

初夏的傍晚,村落炊烟袅袅,田野一片宁静,白日里还是长满了紫草的水田,被犁后,都翻了个身,只能看见在水里若隐若现的泥土,不再见有紫草了。二哥拎着一个放满了钩子的竹篮,走到田边,在水田四周插上钩子杆,等候黄鳝上钩。一两个小时后,天黑尽了,二哥就打着手电筒,挨个看看有没有黄鳝上钩。

一般情况下,二哥一晚上可以钓一篓子黄鳝,能卖几十元钱。我当时读初三,这些钱大部分都花在我读书上。

二哥非常勤奋,很能吃苦。春耕结束了,他就挑着稻箩进村入户收鸡蛋,一天可以收几百上千个鸡蛋,然后挑到城里贩卖,一个鸡蛋可以赚一分钱。鸡蛋挑子有一两百斤重,我二哥经常挑着担子一天步走几十里,非常累的,但二哥从不叫苦。

到了冬季农闲时,二哥和本村的汉子们一起到三十里外的大山区杉树,然后扛来家——那时是没有车的,只能扛。那些汉子都是二十几岁或者三四十岁的壮汉,一次只能扛一棵。我初三的时候,二哥还不满二十岁,他一次竟能扛两棵大树回到家,村人见之无不称赞。这些树木从大山区买来,然后再转手卖出去,赚点差价。

二哥用苦力挣了点钱,贴补家用,供我上学。

我很感谢二哥。

二哥叫朱明理。

我有个堂叔不得不说,因为他是我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物。

这个堂叔好像没有名字,他应该是我的堂叔中唯一没有名字的人,村民只称呼他为“聋子”。

聋子的确切岁数也不知道,大概比我父亲小十来岁。

聋子是独生子,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被处决了,从此聋子的精神就不再正常,你说他疯吧,他也不疯,你说他傻吧,他也不傻,介于疯和傻之间。不正常的时候很不正常,正常的时候一切正常。

聋子高高大大的,圆脸。他不会做活,以乞讨为生,主要在本村庄里乞讨。一到中午的时候,他就会拿着碗筷从村头跑到村尾,看到哪家饭好了,就走到门前,面带笑容的请求道:“给点饭吃吃吧——”他怕别人不给他,还补一句:“给一点点吃着玩。”说完连连点头。因为他天天都来,有些人家烦了,就不再给他。聋子遇到这种情况,转身就走了,长叹一声:“哎——”非常的失望,但不会骂人。

在我的记忆里,我母亲从不厌烦聋子来要饭的,聋子到我家来要饭,没有一次是空着碗离开的,我母亲有时给他盛一碗饭,有时给他盛半碗饭,聋子接过饭碗,非常高兴,总会面带笑容连声道谢。母亲一生信佛,乐于布施,聋子到我家来,母亲宁愿让我们少吃点,也不会把聋子拒之门外。

聋子的衣服很少,气温高的时候总是一件灰色的大褂和一件灰色的长裤,气温低的时候则是一件灰色的旧夹袄。但聋子很爱干净,特爱洗衣服,而且只在河边洗衣服,在我印象中,他只做两件事:要饭和洗衣服。

聋子喜欢自言自语,常常对着空中骂人,对空骂人时非常凶的,会把小孩子吓得撒腿就跑。聋子骂人没有对象的,不知道他骂谁。他从不对着人骂人,只对着空中骂人,他从不骂身边人,即便有小孩戏弄他,他也不骂孩子。聋子几乎天天都会望空而骂,一次会骂很长时间。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是:夏天,聋子搬一个竹椅在塘边坐下,一边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