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燃文小说网 > 两册时光:20后和70后的自传 > 第16章 六爷

第16章 六爷

上面提到鬼节,那就说说鬼故事吧。

现在年轻人喜欢看鬼片,以求刺激,我在中学时听了太多的鬼故事,只是,我不是从电影电视里听到的,也不是从广播站、收音机里听到的,而是从六爷那里听到的。

六爷虎背熊腰,声如洪钟,目光炯炯,年近八十,依旧精神矍铄,红光满面。因为人高马大,他随便往哪里一站,皆成一座丰碑,见者无不敬畏之。

六爷记忆力超群,年轻时是个瓦匠,去过很多地方,阅人无数,广闻博见,他听过很多传奇故事,尤其是鬼故事。老年时退居二线,不再出门做瓦匠活了,但仍想发挥余热,就想把自己满肚子的故事倒出来,讲给后辈晚生们听,以这种轻松有趣、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教化族人,纯正乡风。老年人也是一种宝贵的人才资源,他的阅历,他的听闻,是中青年人不可比拟的,一个老人,就是一座图书馆,而阅历深广的六爷,就是我们村庄的公共图书馆,六爷想打开自己的那座图书馆,对年轻人免费开放,晚上八点,图书馆开门了——

只见六爷光着膀子,一手拎着一个小竹椅,一手摇着棕榈扇,从家中缓步来到村头的大柳树下站住,对着面前的水塘,长叹一声:“我的妈妈呀,这个天太热了——”说完,摇了几下棕榈扇,坐了下来。

我们那个村庄,房前有一个大水塘,水塘边有一棵两百岁的大柳树,这棵柳树非常大,树干要几人合抱,枝条延伸有几丈长,夏天浓阴匝地,村人乘凉大都在柳树下,晚饭后,他们或扛着竹床,活拎着竹椅,纷纷赶到这里,大柳树下成了一块风水宝地,这个宝地也是六爷的讲坛。

看到六爷来了,早已静候在那里的后生们,急忙问道:“六爷,今晚给我们讲什么故事?是哪个地方的鬼?”

六爷挺了挺大肚子,思忖了下,说:“今晚要讲的鬼不是一般的鬼,有城市户口的鬼,京城的鬼,这个鬼讲出来,我怕你们承受不了——”

“能承受!能承受!你老人家赶快讲吧!”小伙子们叫道。

“那就讲吧——”六爷道。

六爷要开讲了,姑娘们想听又怕听,一个个捂着脸却又竖着耳朵。

“有个秀才上京城赶考,到了京城,租了一处王爷的老宅住下,在这里看看书,准备应考。据说这个王爷的夫人三年前上吊死了,死后,埋在老宅后院里,秀才租住的时候,的确发现后院有个长满了青草的坟冢。王爷认为这个宅子是个凶宅,就举家搬走了,房子成了空宅。秀才并不知道这些事情,只是看到这所老宅很干净,很宽敞,就当即决定租下。一日晚上,秀才关紧门窗熄灯睡觉,正睡意朦胧时,隐约发现外面有个黑黑的手掌贴在窗子上……”

六爷讲故事绘声绘色,不紧不慢,三言两语就能把人带入故事中,让听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讲到关键处,六爷常常戛然而止,不说了,猛的站起身,拿扇的手一挥,说:“时间不早了,都回家睡觉吧!”

于是,姑娘们拎着小椅子往家赶,走到阴暗处,后面的小伙子突然大叫一声:“鬼来了!”姑娘们吓的撒腿就跑,哄的一声到了家门。

六爷说的鬼故事绝大部分都是涉及因果报应的,有点教育意义。村上的青年听了那么多因果报应的鬼故事,在为人处世上就不敢肆意妄为了。

三千年前的孔子,当年在一棵大杏树下讲学。三十年前的六爷,当年在一棵大柳树下说书。年代不同,古风相似,意境相匹。

我在想,如果六爷是个作家,他会不会成为当代的蒲松龄呢?

现在的老家,一到晚上,全都躲在家里看电视,屋外空无一人。以前,没有电视机,一到晚上,全都来到大柳树下乘凉聊天。我不知道,是现在的生活水平高了呢?还是以前的生活方式更有情调?我常跟人说,人类必须返璞归真才有未来,不知有无道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