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要出城灭敌,可是李坦的头脑却是还保持着几分冷静。对着众人说道:“大家都怎么看啊?”
听到李坦的询问,底下众人也是言笑炎炎。
有说可派三百兵士,即可灭敌的。也有说为了万无一失,需得五百。更有狂妄的,说只需两百的。
原来通过兵士的打探,此时城外的叛军只有百多人,人数并不多。
而且看起来也并无什么彪悍凶猛的气象,所以现在城内众人很是大有信心。
听着底下众人的纷纷议论,李坦一时间也不能决定。
故而,也就不能回答桃华的问题。
不过,李坦深思后,反倒是问了桃华一句,“桃兄,依你看,是派多少兵士合适呢?”
坐在下首的桃华,发出提问后,本是多嘴询问一下李坦自身有什么安排。
谁知李坦心中毫无主意,倒是已经胜券在握的样子。
故而,桃华谨慎的回道道:“城外徘徊的叛军人数虽少,可也是真正的虎狼之士。为了以防万一,全军集体出击,以泰山压卵之势,歼灭叛军,才是万全之策。”
“而且城中的军士虽是勇猛可用,可是还没有和叛军对战过,让他们轮流上战,和叛军厮杀对阵过,也可牢固他们的血性胆气。”
对于桃华的意见,李坦一向很是重视。
虽说李坦自认为训练的兵士已是十分勇猛,可是这也是他们的第一次出战。具体战力如何,李坦心里也是直打鼓,没有一点数。
所以,李坦自己一时间也不知道派出多少兵力是好。
不过,桃华的提议一经提出,就引得堂内众将的驳斥和怒骂。
一个个都说,儒生也配言兵,还喧闹着城外叛军不过百余人,即便是重视,以策万全,派出五百兵士也是绰绰有余。
如今却要全军出动,这不就是在表明他们这些军士完全是酒囊饭袋,完全没有一点用吗?
一个个如同深受巨辱一般,扬言要治桃华扰乱军心之罪。
听着堂下的纷纷扰扰,李坦并没有完全丢掉脑中的清醒,而是有些为难的对桃华说道:“素形,你有何辩驳?”
李坦本想偏袒桃华,可是堂下众将不依不饶的模样,实在让李坦找不出理由来为桃华开脱。
所以,李坦希望桃华出这么个主意,另含深意。
而且,全军出击并不是个什么严重的问题,也不值得李坦为此严惩桃华。
只是李坦也不是很理解,桃华为什么要这么重视叛军的实力。虽然都说叛军骁勇善战,可也用不了如此看重。
故而,怀着疑惑的心情,李坦再次询问桃华。
听到李坦的询问,桃华连忙回道:“县君,华的意思并不是要众军一哄而上,而是分作前后两部。前锋与叛军对战,后备则为前军压阵。一旦结束战斗,则立即收拾战场,返回城中。”
“县君,虽然我军人多势众,可是毕竟战场上瞬息万变,叛军的主力也离菊潭城不远。快速的打扫战场,结束战斗,以防叛军后续部队的突袭才是重中之重呀”
桃华的一番话,虽有些狡辩之嫌,可是谁也不能说桃华考虑的方面不可能发生。
看到桃华的理由还是挺有道理的,也让李坦有了理由可为其开脱。
更为重要的是,李坦对着第一次出战,颇怀忐忑。即便数倍于敌,谁又能预料那最后的结果。
故而,按照桃华的说法,全军出击,一战而定,速去速回,坚守城中,才是上上之策。
止住堂内众人还要继续辩驳的行为,李坦说道:“好了,就按桃先生的主意,全军出击,但这并不代表,咱们怕了叛军。”
“只是之前难得有机会和叛军对战,全军出动,也让兵士们见见世面。让他们都知道,叛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他和咱们一样,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两条腿,都能被歼灭。”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打击叛军以往给人锐不可挡的形象,也可增强军士们的胆气。”
听到李坦同意,而且李坦还极力支持的模样,底下众人也不好因这件微末小事揪住不放,也都同意了下来。
不过,虽是如此,城中还是要留下些人的,至少城门要由自己人把守,也是防止真的出现什么万一。
最后堂内众人商议后,留下百余人看守城门,府库,其余人等都随李坦出城,歼击叛军。
但是就像堂内说的,分作前后两部,前锋与叛军对战,后备一边在后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