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菊潭城中,富家大户和各高位官属们,都已经逃之夭夭了,剩下的百姓更是只有十之二三。
倒也不是他们不想弃城逃走,只是他们也不知道逃向何方。
毕竟,自己一辈子的财产和土地,都在菊潭。离了这里,他们又能向何处求活呢?
而且,剩下的人也明白,即便叛军占领城池,他们也还是需要人口对他们供养的。
叛军本身并不事生产,那么没有产出,又怎么供养军队呢?
所以怀着心底里的最后一丝期望,无处可去的百姓也只能忐忐忑忑的留下,祈求能够在叛军的蔑视下存活下来。
这也是李坦为什么能够这么容易就占领了城池。
可以说,李坦此时的军队就是这菊潭城中最大和最多的武装力量。
李坦此时俨然已经成为了菊潭城实际的掌控者,领导者。
随在身旁的桃华,看着坚守在城池上的李坦,意气风发的模样,建议道:“县君,趁着叛军还未有进攻。可以分派些人手在城中巡视着,一来保证城中的安稳。”
“二来,则让兵士们宣扬县君的威名,和叛军的占领城池后残暴,说明咱们非是孤军奋战,还有援军可助,恢复城中百姓的信心,坚强百姓与大军共同守城的意志。”
桃华的建议,李坦一听就明白了,此时城中的百姓都慌乱不堪,摇摆不定。
当下是不能指望城中的百姓与自己同甘共苦的,能使百姓安心,不浑水摸鱼,趁机作乱就已是大功一件。
有了士卒在城中巡视,既可使百姓安心,又可监视城中的情况。
而且刚刚占领菊潭城,必须要给城中百姓展现军伍的强大,和守军的坚守必胜决心。
李坦在城头上,看着城外的叛军逡巡,就只是远远观察着,迟迟不敢向前。
这就使得李坦更为放心,在城上又待了一会,就下了城墙,往县府衙赶去。
来到大堂内,李坦询问着当下城中的情况。
虽然人口流失很大,还遭到了一些地痞流氓的哄抢破坏,但是城中依旧留下了可观的金银和粮草。
现在这些东西已经完全属于李坦了。
听着属下的汇报,累累财富并没有使得李坦昏了头脑。而是要求将这些物资都归拢入库,并派人严格把守,没有他的手令,禁止任何人私自带出。
同时,桃华建议,让传令兵在全军中呼喊,守城结束后,将大架派发金银锦帛。
而且守城期间,不仅不会限制供给粮食口粮,还会每三日都会供应肉食,酒水,让大家放开肚子痛快饮食。在城头上把守的士兵,更会每日都能分得肉食汤饮。
李坦听到要给兵士不仅派发金银,还要大驾犒赏军队,很是心痛。
在此之前,他也曾考虑过,是否要这么大手大脚,给兵士们分发锦缎金银。
可算下来,所费真不是个小数目,且城中的缴获终归是有限,不仅要用于军费,也要留下些用于安抚百姓。
花钱的方面太多了,但收入方面确实寥寥。
李坦他们是新占领城池,且又是朝廷的军队,决不能像叛军那样可以肆无忌惮的烧杀掳掠,不管不顾。
根本不能随意且强行的征派民财,不然的话,叛军未至,城中就已大乱。
可是桃华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曾发一言“县尊,这菊潭城能不能保下,要靠谁呢?”
只此一句话,就将李坦点醒了。
是呀,当下叛军来势不明,是否能够保下菊潭城还是两说呢?如不紧紧依靠着军士们洒血用命,这城池能不能保下,又要靠谁呢?
故而,李坦让手下安排人依照桃华的建议照本执行。
看着李坦的不舍得、不情愿,依旧狠下心的模样,桃华劝解道,“县君,我是明白你是担心粮草金银消耗太大,一时无处征集。”
“可依我看来,若是菊潭城守不下来,这些身外之物,咱们也是很难带走的。如此一来,倒不如,花费出去,即可以从城中的居民手中买卖到物资,让城中百姓看到咱们诚信不吝钱财的军貌,使他们能够安心,更使得他们能对大军有些好感。”
“这样一来,也便于咱们后续在城中征集民壮,坚守城池。毕竟,城池辽阔,仅凭咱们这些并立,委实有些勉强。但如能使得城中百姓早日信服于我等,那么在全城百姓的支持下,我军无忧矣。”
“还有,我军远来,若无金银锦缎撑胆助力,怎可聚拢军心士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