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李坦便在桃华的建议下,开始认真核验自己能够掌握的人、财、兵、粮。
此外,桃华建议李坦大胆放手让下面的人去行使各自的权利。但是,却要求李坦必须要花时间,亲身下入底层察访,和下层的百姓交谈,了解底层真正的情况。
对于下面报上来的数据,桃华也建议,李坦能够派遣不同的人员去核算检查。
有了桃华在旁协助,李坦能够将更多的时间来用于练兵和考察人才。
使得县衙的运转更加高效,征辟的人员也能各尽其职。
除此之外,桃华还建议李坦将身边的亲近人员和心腹人员,放在军中历练。或是在县衙中,委任职位,使得县城中的各项信息能够进入他的耳中。
李坦听从桃华的建议,也在不断按照桃华在少阳山提的那样,调整着军中的人员组成。
现在李坦已在县兵中组建了锐健军,这些人员不仅能骑能射,还善于在山地攀缘。
不过人数并不太多只凑足了六百的数量,剩下的九百兵士虽不如这六百兵士,但是也都符合条件。
可是论勇猛和全面就不如这六百正兵,但也留下作为了辅兵。
县内的情况,有桃华在旁协助,掌握的力度也更加一步。
甚至,还真的被李坦发现好几个借着县衙的招牌,暗地里横征暴敛者和借公肥私者。
这使得李坦大为恼火,狠狠处理了这些人员,使得县衙的风气为之一清,也使得李坦更为县中百姓爱戴和信服。
如此一来,县中得到了大治。
除了这些,李坦还发掘了一些县中的俊才和寒门士子。通过征辟,虽然应征者寥寥,但也使得县中的各项职位大都得到了填充。
这样一来,县内的情况愈来愈好。县内的情况也不再因战事,而惶惶不安。
外县流转的人员,也得到了有效的安置。
现在县中百姓,有了大治。
而桃华也只是在旁观看着,只是不时的提供着自己的意见,仿佛县中就没有自己这么一号人一样。
桃华实际上在李坦身旁并未起什么大用。可是,又怎么起了作用,还使得商洛起了大变。
桃华亲自出手的事情几乎没有。
不过是引导着,李坦将事务划分好,使得各人能各履其责,让李坦人尽其用,然后将李坦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救出来。
使李坦能够专心于较为重要的事务,但又能时时不忘关心底层人民的生活困苦。
对于当下的政务运行,以底层百姓的感受为准,以商洛的大事为重,其他的可以缓行,慢执,是来得及的。
抓住了商洛百姓的民心,再将士卒的军心也拥护在身边。之后再执行什么事务,既有底气,也有另外的人才可用。
对于县中的大户和世家子弟,桃华并没有建议李坦对他们有什么大的动作。
只要他们能够保持着现状,不违反律法和李坦的底线,那么正常的交易和雇佣,是不做什么限制的。
而且,对于这些人家的子弟,桃华建议过李坦,能征辟他们中的有志有识之士。
这样一来,县中上下和气,政务通畅,百姓也能安居,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而且,桃华也给李坦说过,身处乱世,政务方面,李坦要敢于放手于人,任用于人。
只要兵士在手,即便城中稍有反复,那么也可举手而反。
所以,李坦大胆放权于这些民事官,但也安插了自己的亲信和寒门子弟作为自己的眼线。
如此下来,民政方面,虽说李坦离了手,却又掌握在他的手中。
而县兵中,李坦却是花费了极大的功夫和心血。
为了收服军心,李坦甚至还在军中与兵士们,同吃同住了一段时间,对军中的各个兵官更是时常相聚。
不说能对各个兵官能够熟记于心,但也是都能很快记起他们的喜好、姓名和家中情况。
此外,桃华还建议,李坦能够建立兵士和军官的考核制度。
在无有战功的时候,作为士兵们的升官任职的参考。
这样一来,也可以保证兵士不仅在日常训练中能够勤习武艺,在私下里也不将武艺放下。
对于有特长的兵士,则安排合适的位置和兵衔,使他们各得所用。
当然,李坦对下面的兵士的待遇和照顾也是甚好,在军中的待遇就不说了,士兵能够有足够的粮食吃。
甚至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