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下山,桃华并不是空手下山的,而是先请李坦派人回到县城中带来一些人手,来取此次上山给李坦的回礼。
为了应对邓州之战的爆发,桃华在山上就鼓励着众人收集囤积物资,其中有一千枚野鸡蛋,五百副箭羽,一千副箭身材料,三百副弓身材料。
这些东西,虽然对于李坦抵御叛军只是杯水车薪,可也算是桃华的一片心意。而且当下李坦这里百废待兴,什么都缺,什么都需要。
桃华能忽然给他提供这么多的物资,已使得他顿感大有收获了。
毕竟此次上山,李坦是空手而至,可走得时候,不仅解决了心事,还将桃华也给请了下山,更是得到了一批马上就能使用的物资。
李坦不禁感叹,上天对自己是何其之幸呀。也许这也预示着,此次出战邓州定能大获成功。
由山上的众人协助着,加上李坦再次召唤来的人,山上的东西渐渐被运了出来。李坦留下了一个亲随督管此事,而桃华他们则先回商洛一步。
来到商洛县城,李坦本想将桃华一行人,先安排在县令府中,其后再寻宅院,为桃华移居新居。
可是,却被桃华谢绝了,而是直接住进了城隍庙中。
商洛的城隍庙还是不小的,虽因地处山区,此地的人口不多,但是商洛县地势险要,又紧邻京畿,却是建了一座稍有规模的大城。
故而这城隍庙修建也很是用心。来此上香的人数虽是不多,但也香火不绝。
为了不打扰城隍庙的运转,桃华请示过李坦后,住进了后面的菜园中。
将荒废的屋舍打扫干净,桃华三人算是在商洛临时安了家。
对于自家郎君,为什么要住进城隍庙后园,为什么一下山就换上了道袍,桃园二人都没有开口询问。
他们相信自家的郎君必然有如此做的理由,而且随同着郎君这么多年,他们也发现了自家郎君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是有深意的。
就是一时不是那么了解,可是在事后都得到了一一印证。
所以,桃园二人也养成了不再少见多怪的习惯。只要是自家郎君安排的,二人只需照做就好。
而且在山上这么多年,桃园二人已经过惯了清贫自立自足的生活。
如果一时间没有点儿什么事做,二人还有点不习惯呢?
三人刚一安定,便收到了县令府送来的各项物品和随从仆人。
桃园听从自家郎君的安排,仅接受了一些生活物资和用具,就让他们从哪里来,回哪去了。
不过,桃园也没有让他们为难,还附上了一页桃华写的书笺。
李坦在府内得闻,桃华并未将送上府中的物品完全收下,仆人也都退了回来。以为是有哪些疏漏使得桃华不快。
可是仆人们带回来的书笺却是安了此时的心,上面说,此时处于危机之境,桃华他下山不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的。
如今又一园一屋存身,又有李坦送来的各项物品,相比于普通百姓,已是幸运的多了。不敢再奢求其他,今日先容他安家打扫,明日便往县衙陪侍左右。
一日很快就过去了,桃华躺在打扫过的屋舍内,想着明日的事情,不知道千头万绪间,自己是否能捋明白。
怀着深深的担忧,桃华渐渐睡了过去。
第二日,洗漱,锻身,桃华结束了一系列的往日习惯。吃过早饭,留下桃定看家,带着桃园往县衙走去。
商洛县面积辽阔,但大多都是山林,且又处于叛军和朝廷对战的区域中,京都被攻破的时候,县中的主官大都就弃官逃走了。
后来,随着战事不顺,为官者也大都不愿来此赴任。故而,县内主要的官职都无人上任。
所以,李坦能主动来此任职,不仅直接被授予县令,还兼任县尉。
此外,县内还有一个本地活了大半辈子的积年老吏,被朝廷提拔为主薄,才使得县内勉强运行着。
不过,即便如此,当李坦来此接任的时候,在此整日里煎熬度日的上任县令,看到终于有人来接任了。
东西都没有怎么整理,就带着仆人急急匆匆的离去了。
李坦接任后,就征辟俊才,晋升令吏,使得县衙能够正常运转。
除此之外,就是不停的巡视乡里,募集军士,开始训练士兵,来保境安民。
由于李坦均事事躬亲,故虽然每日都费尽了心力,可是事物繁巨,进度却是不快。
如今有了桃华来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