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坦闻着茶香,看着升起的阵阵热气,茶叶在茶釜内翻滚升腾着,可桃华一连串反常的动作却是使得他大为疑惑,很是不解。
听完自己的讲述后,先是盯着自己猛看,然后是回过神来,便一直调茶弄叶,最后就一言不发,将自己放在一边,反而不管自己了。
李坦还等着桃华给自己好好分析一下,帮自己拿个主意。虽然李坦面上风平浪静,不显一丝伤悲和急躁。
可是,就从他得到叔父的死讯后,静坐了一夜无眠。第二日,便开始安排县内诸人接管相应的事务。一经交接完好,便带着二三人骑马往少阳山上赶。
李坦心中并没有他表面上那么平静。只是李坦生生的将这股伤悲和怒火压了下去,藏在心底。
可是,火气总要爆发。堵后,终究是要疏导的。
上了少阳山,让桃华帮其拿个主意,并不是说李坦要放弃出战报仇。而是希望桃华给他一个两全其美的策略,既能帮其出兵报仇,还能护住治下大多数的百姓。
所以说,兵是一定要出的。不过是,李坦不忍生灵涂炭,希望桃华给他一个较为完全的策略,能够护住大多数人而已。
而桃华也是看出了李坦的真实目的,所以才会在心中有数后,狠狠的盯着李坦,想要通过他的面容,他的眼睛,看一看他有多大的决心,他能做出多大的牺牲。
毕竟,李坦的势力薄弱,一着不慎,就会引火烧身。
若没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在贸然行动后,只会中途而废,最后也只会留下后悔埋怨。若无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不会坚持到最后。即便付出了众多的艰辛,可如果走不到最后,即便只差一步,也享受不到结果的美好,只会功亏一篑。
这么大的难度,使得桃华忍不住问了一句,李坦是那个坚持到最后的人吗?他会为了走到最后,付出所有的努力吗?这不由得让桃华多问一句,李坦他行吗?
即便李坦已经显示出了一方豪杰的风采,具备了一些救时之才的特质。可是,李坦他还年轻,经历浅薄,使得人对他的判断,总是不能看清。所以,人们对他有怀疑和不信任的目光,均是正常的事情。
毕竟,这件事即便是一个成熟稳健,拥有过经验的积年老手,也不敢保证此次竭尽全力,坚持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叹了一声,桃华知道即便自己让李坦承诺如果做出了选择,就不会放弃,也不会后悔。可是,自己对他依旧会保留怀疑的态度。
现在,这件事的困难度远超李坦的承受范围。此事实在难为李坦,也难为桃华。
深出了口气,桃华在李坦祈盼的眼神中,张开了口,“李兄,此事就我来看即难又不难。”说完,桃华停顿了一下,将煮好的茶水,斟满一碗,递给李坦,斟好一碗,留给自己。
端起茶碗,轻轻抿了一口,桃华继续说道:“此事成与不成,不在于天,不由于地,而成于人,即成于李兄你自己。”
“桃兄,何出此言,我何时拥有了这么大的能力呢?”,李坦满脸疑惑的询问道,“还请桃兄为我指点迷津,解除迷惑。”李坦行了一礼。
桃华让李坦不要这么客套,随后说道:“李兄,此次出战,你无需犹豫太多。依我看来,不管是于公于私来看,你都必须出兵。”
“先说于公,此刻邓州几乎全部落入敌手,而节度府一时间也没有反手之力。这时,朝廷的大军是急需喘息准备的时间。”
“而如果李兄如果能够从商洛率领大军出其不意的突袭叛军,扰乱叛军南下的步伐,定会给朝廷在襄州争取来缓冲的时间,这于朝廷大计来说,是有大功的。”
“再从于私而言,李兄为报叔父之仇,这本是天经地义,人间伦理之大事。这任谁来言,都是无可辩驳的。”
“所以,我说李兄出兵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无可犹豫的。至于李兄不忍百姓流离,遭受兵锋,依某来看,却是实不能苟同。叛军起事以来,从未怜惜过百姓,所到中原一处,无不是烧杀劫掠,只是为了掳掠金玉,人口和粮食,何曾好好地对待过他们。”
“若不能将其击败,还百姓以太平。那么李兄治下的百姓被其蹂躏侵略,不过是早晚的事。而且,一旦使得叛军在邓州扎稳脚更,那么荆襄不保也不过早晚的事。如此一来,江汉必然被叛军所控。那么整个南方将被叛军一分两半。”
“那么一来,朝廷所依赖的江南赋税粮草都将不能再支援西北的边军和朝廷。即无粮又无饷,朝廷的西北大军终不能长久,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