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华连忙回礼后,便请李坦起身安坐继续喝茶,自己也完全放松了下来,就等着李坦接下来的反应了。
端着茶碗,客室内众人都默然不语。而桃华除了只是静静的喝着自己手中茶碗内的茶,然后便是在茶釜缺水后,添水续煮,便没有了什么动作。之后,盯着茶碗、茶釜,好像在观察绝世奇珍一样,专心致志,目不转睛。
感觉到气氛是越发尴尬,此时室内就剩下了火炉的烧水声和水釜的翻滚声。李坦哈哈一笑,率先打破气氛,张口说道:“听道兄一番话,不仅破开了我心中的迷惑,也让我找到了发展的方略。某真是万分感谢。”
“受兄如此大恩,让某要如何感谢?还请道兄随某同下山去,我定会为道兄置良田,盖高厦,金银官职,美姬奇物,但某所有,任君自取,绝不推辞。”
听到李坦的拿着众多美好条件,许诺着自己。桃华心中反而被惊了一跳,尤其是下山儿子,停在桃华耳中,如同炸雷,使得桃华一时间恍了神。
按正常的情况发展来看,李坦来此求疑解惑,桃华已经给了自己的看法,还超纲多给了好多内容。那么,得到答案后,也喝完茶,李坦就应该带着来人下山回府了。至于李坦要给桃华谢礼,这也无可厚非。
可是,上面李坦提出的种种谢礼,怎么感觉是在引诱桃华和他一同下山呢?再结合着“同下”二字,使得桃华在心中已经完全确定了,这个朱明子是要自己和他一起下山,是要让自己加入他的麾下呀。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真的使得桃华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以桃华的本意,他是不想此时就下山加入一方势力的。而桃华上山躲避隐居的目的,不也是为了躲避因当年无意间引起的风头吗?
虽然当下此事被人提的很少了,可是桃华知道这是自己提早感觉了后患,为此不得不离家上山隐居,通过减少在世人中的身影,来使大家遗忘掉这件事。除此之外,桃府还做了其他的努力,例如,散播其他流言,转移大家的目光,……
这等等做法下,才使得这件事得以平息。可是,当下不还是被人找上了山,不光向桃华寻求释疑,还要妄图桃华和他一起下山。看来该来的事情,终究躲不过。可是桃华还是要努力一下,看一看能否避过去。
再有也要看一看眼前朱明子的真正实力和胸怀志向如何?毕竟,身逢乱世,刀剑在前,虽有时逼不得已,但是不光君在选臣,臣亦要择君的。
如果这个朱明子有些造化,那么暂时跟随其下山也未为不可,但如果他真的毫无德行,那么即便桃华眼前随其下山,也要做好早日逃身的准备。
想了又想,桃华接话言道:“山野之鄙夫,得道兄太过看重了。仆隐居山林,只望休身修道以养生。山下的功名利禄,珍馐奇物,田亩良宅和娇妻美妾,均非华所求。至于为道兄出略献策,则是为道兄上山来的一路上的风餐露宿和艰难辛苦致歉而已。”
“我本山上人,求物用何极。相逢天地情,陋言自然意。希君有所得,何敢称薄力。山林叙话后,采茶白云里。”桃华吟罢最后一句,表明了心志,就要看李坦是什么反应了。
李坦听完桃华的话,也是彻底明白了他的心意。
说实话,天下人才济济,虽说桃华的才华颇有绝世之感,但是李坦也不是非其不可。毕竟,桃华的才华,在虚,不见实。初见和交谈中,会感到才智高绝,可是以其较小的年龄和浅薄的资历,还是会使得人在心中嘀咕一声。
如今,李坦自认为,已经为请桃华下山,说干了口舌,也做足了姿态。可桃华依旧没有答应,故而心中也有了一丝恼怒。但是对方刚刚才为自己出谋献策,也一直在讲自己不求回报,还要继续隐居山上。
那么,自己贸然发火恼怒,那就不仅无礼,也有些无理取闹了。自诩为皇室子孙,天潢贵胄的李坦也只能默默压下火气,还是依旧颇有风度的说道:“道兄品行高洁,不愿入世下山,但我不能视而不见。”
“此次前来,我还是知道一些内情的。所以道兄无需担心,我会直接将谢礼送到山下桃府的。”
李坦看到桃华还要出言推辞的模样,立即阻止了桃华的说话,而是接着说道:“我知道道兄绝无挟恩图报之心,那么我的浅浅心意,也望道兄不要再三推辞。不然,就是不顾我们一见如故的情谊。”
看到李坦已经将话说到这么决绝,桃华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再三感谢,李坦的好意。而李坦见到桃华也没有再推辞,也松开了刚刚绷紧的面容。
接下来,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