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驰戎的所作所为丝毫经不起推敲。
可是这些文臣武将们也不是傻的,卫驰戎,既然敢做出这样的事情,既然敢直接指鹿为马,自然背后有所倚仗。
他们都等着宫里的风声传来。
这里面还夹杂着皇太后唯一的女儿,刚刚嫁往邺国的荆川公主呢!
宫里是最先收到消息的,皇帝为此焦躁不安。
“母后,我们现在怎么办?戎表哥这行为是背叛同盟,要让朕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慌什么!借口他都帮你找好了。”皇太后虽然愤怒,但也不至于失去理智。
“那天晚上你一定是露出了破绽,他已经知道真相了。他把玉玺拿走的时候,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这么做。”
“听他的,按他的借口昭告天下,一口咬定是邺国先干预本国内政,不仁不义在先。”皇太后决定将计就计。
“戎表哥到底想做什么,木已成舟,姐姐已经嫁过去了。他如今这样做,姐姐在邺国要如何自处?”
“我看他想的比你深远,他要把人逼回来。”
显然皇太后已经理解了这件事情的本质,也猜到了卫驰戎的目的。他竟敢如此自作主张,只怕早已忘记自己的身份了?
“可是,这是姐姐……”
皇太后一个斜眼看过来:“我当初真不该答应,遇到这么点事情,你就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母后,我已经尽力了,这个皇帝好难当。”
“你要是有你姐姐半分才能。也不至于如此。”
“当初是你自己高兴了的,你不想去和亲想留在这里,我就成全了你。谁知道你如此不堪大用?”皇太后简直悔不当初。
皇帝被她数落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不许哭,你看哪个皇帝哭哭啼啼的?”
“妈妈……”皇帝扁了扁嘴。
“估摸着,这几日会有不少大臣来找你商讨这件事情。你给我好好扮演好皇帝的角色,不要露出破绽。”
“你要永远记住一点,卫家与我皇室,半点龃龉都不能有。卫驰戎的行为是你授意了的,代表的是我皇室的意志。”
“好,我知道了。”
“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人,让他来找我。”
“好的,妈妈。”
“叫我母后。”皇太后严厉地说道。
“母后,儿臣告退。”
皇帝行礼后离开,走到一半,又折返回来。
“母后,还有一事。此前收到邺国送来的国书,质问我国背叛盟约之事。话里话外说的客气,以为有什么误会在里面,希望能派使团过来详谈此事。”
“这份国书已经搁置了几天,母后,我们要回吗?”
“既然是国书,自然是要回的。你派人把这份国书送到北地郡去,送到卫驰戎手里,让他看着办。毕竟玉玺在他手里。”
“好,明白的,母亲。”
皇帝这回是真的离开了。
她思来想去,在派人送国书的时候,还附上了自己的一封短信。
卫家与皇室当同气连枝,希望卫驰戎不要冲动行事,可以回昭都来,一切都是好商量的。
在信的末尾,她还表明了自己很担心姐姐,希望卫驰戎在回国书的时候,表明姐姐的重要性,最好能把姐姐接回来。
卫驰戎收到信的时候,禁不住失笑。
这话说的这么幼稚,一看就知道不是出自皇太后之手。
可很快他又很愤怒。
她这么愚蠢,又怎堪坐在皇帝这个尊位上。她们竟是为了这么一个愚蠢的人,残害了陛下!
聪明与智慧带来的是忌惮,兢兢业业、为国为民,不过是可以一脚就踹开的棋子!
他沉着脸,心情阴郁,给邺国回国书。
在国书上,他阐明同盟破裂的缘由,并对北边战场的鲁莽行事致以歉意,同意了两国使团来往。
并表明,无论如何,事已至此。
先前的同盟已不复存在,希望能把昭国公主归还昭国。
倘若两国之间误会属实,愿意退还安北城和新门,退回本国国界。
最后,他拿出玉玺,盖上了象征皇权的印章。
随后,这份国书被发往邺读,出现在了邺国皇帝御书房的案桌上。
御书房里,几位股肱大臣都在,针对此国书,他们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有人认为此事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