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宣判,冰冷的六月,残酷的数字
六月,对于苦熬了十二载寒窗的学子们而言,本该是一个交织着忐忑与期盼的月份。+2¨3·d·a¨w¨e_n.x~u.e~.!c-o`m\空气中弥漫着毕业季特有的躁动与不安,蝉鸣声声,仿佛在为一段青涩岁月的终结而高歌,也像是在为即将揭晓的命运而低吟。
然而,对于林小然来说,这个六月,却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将他所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都冻结成了冰冷的绝望。
电脑屏幕上,那一行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序列,如同淬了剧毒的利刃,精准而无情地刺穿了他十八年来所有用汗水和梦想编织的铠甲。
“总分:389。”
每一个数字,都像一个无情的嘲讽符号,在他眼前不断放大,旋转,最终化作一片令人晕眩的空白。三百八十九分,这个数字,距离他平日里在学校模拟考试中偶尔能触碰到的本科线,差了整整一百多分。那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差距,一道他无论如何也无法跨越的天堑,将他与那些能够踏入大学校园的同龄人,彻底隔绝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完了……一切都完了……”
林小然颓然地瘫坐在那张已经有些吱呀作响的旧木椅上,眼神空洞地盯着屏幕,仿佛灵魂都被抽离了身体。房间里,空气沉闷得像一块浸透了水的海绵,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窗外的阳光明明晃晃,带着盛夏特有的热烈,却丝毫驱散不了他心底那股深入骨髓的寒意。知了在窗外那棵上了年头的老槐树上不知疲倦地嘶鸣着,那单调而聒噪的声响,此刻听在他耳中,无异于命运对失败者最尖锐的嘲弄。
他所在的临江市,是一个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五线小城市。这里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经济发展常年不温不火,人们的生活节奏缓慢而平静。在这里,传统观念依旧根深蒂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依然是老一辈人心中颠扑不破的真理。考上大学,尤其是考上一所像样的本科大学,不仅仅意味着个人前途的光明,更承载着整个家庭的荣耀与希望。而考不上大学,则几乎等同于被贴上了“没出息”、“失败者”的标签,未来的人生道路,似乎也因此变得狭窄、崎岖,充满了未知与迷茫。
林小然甚至不敢去想象,当父母得知这个灾难性的分数后,会是怎样的一副表情。他的父亲林建国,一个在本地一家效益平平的钢铁厂干了大半辈子的普通工人,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平日里不苟言笑,但林小然知道,父亲那双布满老茧的手,那日渐佝偻的脊背,无不承载着对他这个独子最深沉的期望。父亲希望他能通过读书这条路,走出这个小地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过上比自己更好的生活,不要像他一样,一辈子在充满粉尘和噪音的车间里辛劳,却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他的母亲王秀莲,一个在镇上菜市场摆了十几年小摊的普通商贩,每天起早贪黑,风雨无阻,为了几毛钱的利润与人争得面红耳赤,却总是把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钱,给他买最好的学习资料,给他改善伙食。母亲嘴上虽然时常念叨着邻居家张三的孩子考上了什么名牌大学,李四的女儿又拿了什么奖学金,言语间充满了羡慕,但那眼神中流露出对儿子成龙的期盼,林小然又怎会察觉不到?
这份承载了整个家庭希望的重担,此刻,被这个冰冷的“389”分,压得粉碎。!白~马·书¨院? ¨芜,错*内′容+
“小然,查……查到了吗?分数……出来没有?”
就在林小然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绝望中时,母亲王秀莲的声音在门外响了起来。那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颤抖和小心翼翼的试探,像一根纤细的羽毛,轻轻拨动了林小然那根已经紧绷到了极致的神经。
林小然猛地一个激灵,像是做了什么天大的亏心事被人当场撞破一般,他下意识地伸出手,慌乱地合上了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仿佛那上面显示的数字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瘟疫。他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试图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不那么绝望,但当他开口回应时,那声音依旧沙哑得厉害,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哭腔:“嗯……查……查到了。”
“吱呀——”
那扇被岁月侵蚀得有些斑驳的老旧木门,发出一声刺耳的呻吟,被轻轻地推了开来。母亲王秀莲和父亲林建国一前一后地走了进来,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表情,期望、忐忑、焦虑,还有一丝隐藏在眼底深处的恐惧,仿佛即将要面对的是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