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魏帝英明,派来一个深谙为官之道的人。¢午·4?看-书′ ?庚/欣!蕞.哙.想当年,刘知府在担任县令之时,安远县在他的治理下可谓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连山匪都不敢肆意妄为,刘知府此番来此担任知府,想必定能有所作为。
李云州亲自将人送至府衙,其意图不言而喻,就是要让众人知晓,刘知府是个能担重任之人。李云州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刘知府详述了一番。
那姓陈的倒也识趣,早早地便将行囊收拾妥当,只待卷铺盖走人。
李云州见状,险些被气笑了,心中暗骂:“这个蠢货,你既不能胜任一方主政之官,做个闲散之人又何妨?如此灰头土脸地回去,岂不是让太子的脸面无处安放?”
“刘伯父,此人你留下任用即可,只需不让他参与决策,有事尽管差遣他去做,”李云州说道。
刘知府瞄了一眼姓陈的,二话不说便应承了下来。“将军放心,这建设之事正需要人手。”
果然,与聪明人交谈就是如此轻松,为官多年的刘知府又怎能不明白李云州的深意。,叁~叶\屋+ ~唔+错*内,容′
此人若无背景,又怎能到此任职?他这新上任的知府都来了,此人仍在此处,这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此人背景深厚,多半是太子的人。
这官场的错综复杂,他又岂会不知?如今太子权倾朝野,此人多半是太子的亲信无疑了。
李云州与刘知府交代一番就走了。他是战将,这治理地方还是让一方主政官来主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云州很是悠闲。这刘知府不愧是担任一方知府的主政官,把每一件事情都办理的井井有条。
就连一些平时李云州没想到的事情,刘知府都安排好了。比如现在就要准备过冬要的粮食,保暖的衣物。
刘知府看这里的物资无法解决当地的用度,当即就安排人手去其他州府购买。
刘知府也把这里的事情上折子京中,当然他这些事情都是与李云州说了的。\餿-艘?暁*税!枉! ′冕/肺_岳?黩.
“刘伯父,这里的事情也差不多了,本将决定五天后回京了。这里就麻烦伯父了。”李云州还向刘知府行了一礼。
这是晚辈对长辈的告别,这是把万千民众托付于刘知府。
“云州啊,你尽管放心!本官既然身负重任,镇守此地,就一定会竭尽全力,造福这一方的百姓。你们这些将士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本官绝对不会让你们的努力白费,也绝不会让陛下对本官失望,更不会让百姓们继续受苦受难!”刘知府一脸郑重地说道,说完还朝着京城的方向拱手作揖,仿佛在向皇帝陛下立下誓言一般。
“伯父,有您这番话,侄儿我就安心多了。”云州感激地说道,“这打仗的时候,受苦的是老百姓;这仗打完了,还是老百姓受苦啊。只希望以后的日子里,百姓们能够过得好一些,起码能吃饱穿暖,不再受饥寒之苦。”
隔日一早南阳来向李云州告别。“多谢李将军教导之恩,南阳没齿难忘”
他在李云州这里学到了不少东西,有的事情明明自己也是可以知道的,可是就在临时反应上慢了,有的事情本来可以知道的,但还有李云州解释才能知道。
他回去后一定要好好读书,要像李云州这样看遍所有书,虽然可能做不到李将军这样过目不忘,但他可以以后的日子只要有时间就看书。
不光自己看书学习,也要把军中肯学的,想学的都集中起来学习。
这样就导致,在大魏以后一段时间,但凡家里穷的,都送去参军。为啥呢,因为在军营里可以吃饱饭,还有人教他们读书认字。
“南将军,您太客气啦!”李云州连忙拱手说道,“其实本将对您并无过多奢求,只希望在日后的日子里,您无论做何事都能将百姓的利益放在心头,如此一来,便是对本将最大的感激了。”他的声音洪亮而诚恳,透露出一股真挚的情感。
“将军放心,我南家世代守护这片土地,为的就是百姓。”
“好,今日本将军便再传授你一策。日后你南家驻守一方,可在荒山之上种植番薯。这番薯对土壤的要求并不高,如此一来,你南家便无需担忧军粮的问题了。”李将军一脸郑重地说道。
南阳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连忙拱手谢道:“多谢将军指点,此计甚妙!南阳定当铭记于心,日后定当依计行事。”
说罢,南阳转身翻身上马,动作利落潇洒。他在马上向李将军抱拳行礼,朗声道:“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