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东交民巷,徐小小首接去了外交部图书馆。她在满是灰尘的技术期刊区待了一整天,恶补机械制造术语。
傍晚回到宿舍时,眼睛酸涩得几乎睁不开,但脑海中己经装满了齿轮参数和生产线流程。
接下来的一周,徐小小像上了发条一样忙碌。
陪同路线踩点、准备会谈材料、背诵每个代表团成员的背景资料。
她甚至找到了一汽的平面图,研究哪些区域可以开放,哪些必须回避。
周日晚上,徐小小正在宿舍最后核对接待流程,敲门声响起。
"徐科长,有你的信。"是宿舍管理员的声音。
信封上没有署名,里面只有一张纸条:"明天参观时,注意山田的右手动作——他紧张时会摸手表。张。"
徐小小皱眉。这是张明德的字迹,他为什么帮她?还是另有所图?她犹豫片刻,还是将这条信息记在了心里。
周一早晨,北京晴空万里。徐小小穿着新做的藏青色套装,头发一丝不苟地别在耳后。她提前一小时到达机场,再次确认接待流程。
"紧张吗?"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徐小小转身,看到谢明远不知何时己经站在她身后。
"有点。"她老实承认,"怕术语翻译出错。"
谢明远罕见地笑了笑:"记住,外交不是同声传译比赛。听懂弦外之音比准确翻译更重要。"
飞机准时降落。当山田带着十二人代表团走出舱门时,徐小小己经调整到最佳状态。
她上前一步,用流利的日语问候:"欢迎来到华国,山田先生。我是外交部联络员徐小小。"
山田略显惊讶地打量着她:"徐小姐比我想象的年轻。"
他转头对随行人员说,"这就是去年处理'樱花号'船员的那位负责人,能力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