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峰听见妹妹说的,想了想,赞同的点头,他也想吃了。
“行,那咱做螃蟹!”两个孩子想吃,那肯定做。
“老头子,老头子,你去给我再抱把柴来!”灶堂里柴火燃的不少灰了,明日做的都是大菜,还是备上些新柴,她腾不出手。
许家的柴火用的是城郊山民卖的果木,有长不好果子的树,或者是每年长的横枝,被山民砍了,砍成整齐的块块儿码着,挑进城里卖做柴火用,烧起来有股子好闻的香味儿。
许老爷子窗外听声儿,到了旁边儿小柴房,挑拣了几块儿短的整齐些的柴木给老婆子拿过去。
“咱家柴火不多了,自从做的点心多了,家里就耗柴火,最近更是耗的多了,要不我再去买些吧。”许老爷子见柴垛都空了,剩下的木细不成型,烧起来不好。
“这几日忙的,都忘了这事儿了,咱家还能撑个两天不?正赶上中秋,我怕柴贵了。”正当节什么都涨价,许老太太觉得还是再凑合凑合。
“两天没事。”许老爷子估计估计。
要说住城里就两样不好,一是不种粮没有地里产的,二是连柴火都得是买的。
灶堂里有新柴,水缸里满着水,把灶台和锅沿擦拭一新,许老太太满意了,这是她每次做大菜时的必做流程,没这些总感觉哪儿不痛快。
都安排好了,许老太太环顾厨房,葱,姜,蒜齐备,老头子的花雕酒也够,大粒盐和精盐不缺,大酱也有……一样样数下去,对着心里拉的单子,都挺到位的。
“猪肉,母鸡,螃蟹,青虾……”许老太太踱着步,在厨房里走几圈,把肉食想一遍。
又踱着步绕圈子回来“水芹,藕片,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