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一切都挺好
许从云出了鸽子市,找到另一个经常去的废弃小院子,在墙外驻足静听。没发现什么异常,伸手扒着只剩一半的墙头,脚下一点,无声无息的就翻了进去。许从云正准备进空间睡觉呢,感觉院子里环境有变化。拿出手电筒照了照,残砖废瓦本来散落一地,满院子都是的。现在居然被人清理了,还能用的材料整齐的摞在墙根儿。院中砖缝里的杂草也被人铲干净,清理出去了。许从云暗自思忖:“看来,国家的精力现在开始转移一部分到内部建设了呀!这种废弃房屋终归会慢慢被清理重建的,看来得抓紧搞一套房子了。”观察了一下环境,没看到有运进来建筑材料的痕迹,天亮应该不会有人太早来。凑合着待一晚吧,天亮早点走。进空间整理今晚的收获:侯家不对劲,得安排人手盯着点,看看什么情况再说。门头沟王家村是条路子,现在生活环境还好,老王头儿还能把山里的山货弄进城里换粮食。一旦大集体全面开展,他们就是最难过的一批人。靠山吃山不假,但靠山吃山换一种说法就是:你靠山只能吃山,没别的让你吃。下个月粮食出来,先跟他们来往两回试试!至于,嚯嚯嚯嘛!肯定是好宝贝,比不上九转蓝药丸也能起到如意金箍棒的作用。剩下的书之后再看吧,都是些医书药书之类的!不怎么感兴趣,倒是看着书里写的各种皇家呀、秘藏呀、之类的药方可以实验一下。就这样吧,睡觉,干啥也得一步一步来!兜兜转转,十一月中旬。1955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停靠在门头沟的二路汽车,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许从云带着石义偷摸过来探王家村的底。问了好些个人都不知道,靠着前世的记忆,往天门山方向走才探听到王家村的消息。幸好今天来了,再晚几天,大雪封山,进出更是困难。沿着路人指点的小路走在半山腰间,蜿蜒曲折走了一个多小时,远远看去山坳里一片房屋,快中午了村子里也只有几户人家冒起了炊烟。看起来王家村确实挺困难的。登上山顶观察,估计能有二十几户人家吧。只有山坳底下有一片田地,七八十亩的样子。许从云从空间取了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左右倒腾着剥皮儿,找了个干净石头坐下吃红薯。看着山坳里的小村庄,默默观察着。村子里面都没什么人走动,更别提跟外界接触了。估计王得贵应该就是跟外界交流的主要渠道了。趁着天没黑,出山回城。晚上得去跟老王头儿碰碰面儿。这个月,许从云挺闲的。秦淮如那边犹豫不决,在医院照顾贾东旭,家里顶梁柱躺在医院里,贾张氏也有眼力劲儿的没怎么折腾秦淮如。加上易中海举道德大棒,掏众人家底,帮扶的贾家生活条件比贾东旭住院前的时候还要好一点。秦淮如跟许从云是这么说的:“大家对我们家这么好,我们院还一直是文明大院。我要是离婚,我们大院的名声都坏了。”许从云无语了,也没多说。他找机会见了秦淮如几次,最多也就是拉拉小手,并没有太刺激秦淮如。心里却想着,秦淮如还是缺一剂猛药啊。侯家那边也搞清楚事情原委了。有个泼皮叫侯三儿,家里三代人都是给侯家做工的。要说为什么叫侯三儿呀!因为还有其他家帮工,有孩子比他出生早,东家给起了名叫侯大侯二了。懂这关系了吧?建国前可是正经有卖身契的,卖的可不止是自个儿一个人。侯家做珠宝生意的,很是有些家底。日伪时期有个鬼子军官盯上了侯家,巧取豪夺的跟侯家来往密切,跟侯家搞中日亲善,还上过报纸。许从云偷听侯家老爷子跟侯胜说的那意思,鬼子当时是抱着还小的侯胜,老侯跟一个下人举着横幅拍的照片。时过境迁,改朝换代。没想到那下人的孩子,在遣散的时候翻出来一张旧报纸。当年的日本人办的报纸,发行量本就少的可怜,知道这事儿的人也没几个,还是日本人居多。老侯本以为十几年过去没人知道这事儿了,也就没跟新政府交代这个问题。没想到当年那下人留着包东西的旧报纸,现在成了侯家的催命符。就这么着,这四五年来,侯三儿一直不断的勒索侯家。前年侯胜十八的时候,老侯把这事儿跟儿子交代清楚后,每月应付侯三儿的事儿就交给了侯胜。没想到侯胜大少爷脾气上来,找人想弄死侯三儿。事儿没办成,让侯三儿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