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西斜。
拢著薄雾、闹著春意的大地正渐渐地苏醒著。
在层峦旦翠的山峰底下一大片平畴绿野,散落著几十户人家,自成一座与世无争、民风淳朴的小村落。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山而居的几户人家自然以打猎、农耕为生,王祥夫妇便是居住在此,过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典型农家生活。
王祥年逾半百却膝下犹虚,自然深以为憾,但在无法违逆天意下,也只能认命的接受。
夫妻两人一直过著平静的生活,直到几个月前的一个冬夜里,王祥无意中救了一名年轻姑娘后,生活才有了新的趣味。
“老伴呀!我想收云儿为义女,你看如何?”王祥看著一点也显不出老态的妻子,说出他想了很久的事。
“我正有此意。虽然咱们不清楚云儿的身世来历,可是她人长得漂亮又贴心,她来了以后,不仅让这个家热闹多了,还用药草治好了咱们的老毛病,真可说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啊!”王婆笑逐颜开地道。
王祥也是笑意不断地频频点头,“你说得对极了!更何况她年纪轻轻的,实在不该就这样出家做尼姑。”
“是啊,这样纤细聪慧的姑娘,不该在尼姑庵里埋葬青春的。既然她说孤身一人,所以了无牵挂地想出家,那我们就收她为干女儿,或许她就会打消此意了。”说到这里,王婆想到往后有人可以承欢膝下,心中乐不可支。“阿祥,待会我就去问问云儿的意思,尽快将这事办了,你看好不好?”
王祥一听,自然是满口应允。
夫妻俩便一前一后地来到厅堂,看见古婵云正在盛著热腾腾的稀饭,桌上放著好几碟香气四溢的小菜。
“早啊!王老爹、大娘,我正要叫你们吃早饭呢。”一见到这对心地善良的救命恩人,古婵云便绽出笑靥招呼道,“快坐下来趁热吃吧。”
王婆看著满桌的可口菜肴,忍不住心疼地望著一身粗衣村妇打扮却掩不住雅致气质的古婵云说:“云儿,大娘不是说过吗?这些家务粗活由我来就好了,你怎么又抢著做呢?”
闻言,古婵云笑意更深地说:“大娘,我不是抢著做,我是想要练练手艺,否则岂不是枉费你的一番教导?”
自从被救后,古婵云对自己不事生产却白吃自住感到愧疚,因此她把握每一个能尽一己之力的机会,可是王祥夫妇将她当成娇客,老是不让她动手帮忙,所以她只得说个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想让他们心安。
王婆闻言,既欢喜又怜惜,不禁想起古婵云跟著她学煮菜那副手忙脚乱的模样。而她的不谙厨艺,也让王婆知道她必定出身不错,才会对厨房家务一无所悉。
不过古婵云很聪明,几个月下来,如今她的厨艺一点也不比王婆差,做起家务也是有模有样的,还不时抢著做,更博得两老的欢心。
“饭菜凉了就不好了,来,你们快尝当我煮的味道好不好?”古婵云边说边替两人夹菜。
王祥夫妇吃了几日后,频频点著头,赞不绝口,两人的赞许神情也让古婵云笑容满面。
吃完饭后,王婆正想著要说认她做义女的事,没想到古婵云却先开口。
“老爹、大娘,我在这里打扰太久了,所以我想今天上山再摘些药草留著给你们用后,我就要上普陀庵了。”
这阵子安稳的生活,让自小体弱的古婵云健康不少,而王祥夫妇对她的慈爱有如,也今她的心平静下来,只是她还有心愿未了,否则她真是舍不得离去。
王祥夫妇闻言震惊不已,王婆更是急得不得了,“云儿,你留在这里不好吗?为什么要走呢?”
“是啊,云儿,我们夫妇俩都很欢迎你住在这里,你为什么非要出家不可呢?”王祥跟著问道。
古婵云看著眼前一脸期盼的老人家,良久,她轻叹一声后道:“不瞒两位,云儿原本有个幸福和乐的家庭,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让我的父母双亡、家园全毁,弄得是家破人亡……”
说到这里,她深藏心底的丧亲之痛又浮上心头,令她一脸悲伤,接著无法避免的,她忆起了沈逸书,她的前任末婚夫……这是她难以言喻的另一个痛处。
不过,那一切已化为云烟了,不再令她挂怀了……古婵云这样告诉自己。
她凄苦一笑后又说:“云儿在心灰意冷之时,才想要青灯伴我佛了此一生。我打听到山上有间普陀庵,没想到我这身子这么不济事,才来到这里就不支倒地,幸蒙两位相救,否则这会儿我恐怕凶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