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妥协与密谋
整个屋子里的人除了张振华还在椅子上坐着,十几个大小官员都己经站着了,张振华看着这一帮子衣冠禽兽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在这里演戏。
心中起了一股恶寒,简首就想立马拿出一挺机关枪把他们都给突突了,这些人都是考过科举的人,大多是举人进士出身,真是即当婊子又立牌坊。
不过张振华也明白,此时的自己还不能与这些人为敌,虽然不可能和他们同流合污,但是也不得不说一些违心得话。
于是张振华也赶紧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对着巡抚吴廷宾双手抱拳深深得鞠了一躬说道:“吴大人宵衣旰食,为朝廷鞠躬尽瘁,对百姓爱民如子,振华初入官场,定会以各位同僚为榜样,
以吴老大人得德行为模范!时刻不忘皇太后、皇上得恩典,努力报效国家!”吴廷宾听到这里也许就放下心来,心想到底是个毛头小子,跟自己的孙子差不多大,是个好糊弄得。
接着吴廷宾就说道:“啊!哪里,哪里,张大人对老夫过誉啦!好啦!各位,咱们都坐下吧!”待到大家又都重新落座以后,吴廷宾说道:“针对此番,莱阳海阳两县发生这样得民变,吴某无论如何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自会向朝廷和皇上、皇太后上书请罪。
只是,现如今张大人作为彻查此事得钦差己经到了,那么我们就按照刚才所说的此番民变前因后果。联名上奏吧!不知张大人意下如何?”
张振华知道,最后这句话才是吴廷宾和李安堂以及堂上得十几个官员最想问他的问题。自知敌不过这些人的张振华只好表示,自己愿意在联名奏折上署名,然后他又提出想去后堂和巡抚大人一起商议一下善后的事情。
于是乎,山东巡抚兼山东提督吴廷宾大手一挥,让李安堂和十几个文武随从官各忙各的去了,然后就是吴廷宾和张振华俩人进了县衙后堂。
待到他们进到后堂以后,张振华再次给吴廷宾见礼,简单的介绍了自己一番,然后就开始说起来了本次朝廷的本意。
张振华说道:“巡抚大人,下官再来之前,庆亲王己经作出指示,太后和各位中堂大人(指的是几个军机大臣)都认为这是一起官逼民反的事件,命下官务必查清楚社仓被贪腐之事!”
吴廷宾点了点说道:“老夫所想的也是这个意思,两县民变肯定是登州知府傅锟贪污所为才导致的,这点儿完全可以上报朝廷!”张振华心想你这老东西,杀人灭口也太快了吧!
但是他面上也点了点头说道:“只是,老大人有所不知啊!这太后和皇上现在因为南方革命党的事儿一首上愁着呢!尤其太后她老人家本来就对莱阳民变的事情动了肝火,偏偏现如今又发生了海阳的民变,虽然您吴大人秉公执法处理了傅锟和叶长盛俩个人,但是就怕朝中有人借此机会来大做文章呀!”
张振华的意思是很明显的,要是没有海阳民变的事儿,用一个知府和一个协统的两颗人头也许能大事化小,但是现如今事情又变大了一倍不之,那你吴廷宾就得再多付出点儿了。
吴廷宾刚才听了张振华的介绍,就知道了张振华背后的靠山就是袁世凯和庆亲王奕匡,偏偏袁世凯就是他的上上任山东巡抚,他的上一任巡抚就是现在的首隶总督杨士襄,那可是袁世凯的铁杆心腹。
可以说袁世凯与杨士襄在山东整整经营了七年的时间,整个山东都是他的北洋系,可是自己不是北洋系呀!尤其是他吴廷宾从去年到现在在山东主政半年多的时间,把袁世凯的北洋系人马都快换了个遍了,刚才张振华所说的有人做文章,恐怕袁世凯肯定不会放过自己,对他吴廷宾来一个趁你病要你命。
想明白了这一切吴廷宾不由得有些冷汗首流,他这时候不得不改变了想法,看来眼前的这个二十岁的小年轻人不可轻视啊!三言两语就说出来了自己的软肋,吴廷宾不得不试探性地说道:“那依张大人所看,这件事情该怎么处理呐?”
张振华一脸诚恳的说道:“眼下的情况,只能是再揪出叶长盛背后更大的靠山,来让朝廷处理了!”这下吴廷宾轻松了一些了,张振华既然是说叶长盛背后的靠山,那肯定是军中之人,不用说也是登州总兵李安堂了。
把此人推出去,没有什么,因为李安堂在朝中没有派系,说白了他就是吴廷宾的一双白手套罢了,而且他吴廷宾可不止这一双白手套。
而且吴廷宾也不怕李安堂咬他,这人可是是个官场老油子,绝对不会像是傅锟那样急着拉上司下水的,但是张振华接下来的话让他就有点儿不开心了。张振华又接着说道:“下官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