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陆军士官校
在日本东京西郊外6.里的相模川平原,有一座军校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简称“陆士”。为日本培养陆军军官,是在明治维新期间开办的。
该学校主要教授军事课程,并且注重向学生灌输“效忠天皇”的封建忠君思想和为了“大日本帝国”不惜肝脑涂地的军国主义思想,以非常残忍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武士道精神。
陆士的毕业生是日本近代军队的骨干,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培养了大批高级将领,其中6人曾担任内阁首相,在原本就非常尚武的日本社会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甚至超过东京帝国大学。
1945年日本投降后,陆军士官学校被撤销,这个时候很多著名的中国将军,亦毕业于此。
整个军校分南北两个大院,北院较大,西周长约有3华里,南院较小,西周长约有2华里。
张振华此时在北院的东侧靠山的小路上漫步着,看着层峦叠嶂,松柏苍翠,倒也觉得景致十分幽美。来到东京三天了,今天早上起床以后吃了早饭,就和李锦纶驱车来到了这个在近代东亚十分著名的军校,进了学校以后他就让李锦纶帮忙约着三个人。
然后自己就又在校园里漫步了起来,天气有些冷了,他插在大衣兜里的双手忍不住有使劲儿裹紧了风衣,正在张振华独自思考的时候,李锦纶走了过来,张振华微笑着问他:“都找到了吗?”李锦纶点了点头说道:“都打听到了,不过他们好像课程有些紧,只有中午吃饭的时候能有点儿时间。”
张振华点了点头说道:“没问题,走吧,咱们先去食堂找个小包间,等待着。”到了正午十二点多一点儿的时候,张振华站在日本陆士北院食堂的门口。
看着李锦纶带着三个穿着学院军服的中国留学生向他走来,看着三人身高身材都差不多,年纪也都是二十多岁的样子,张振华一面微笑着迎接着他们,一面心中想着他的目标,乱世还是军队重要。
徐竖铮188.年生,字又铮,号铁珊,江苏萧县人,徐竖铮早年考中秀才,后来从家乡赴山东投奔袁世凯。19.5年至191.年东渡日本学习军事。他是段祺瑞的心腹谋士,在辛亥革命、洪宪帝制、张勋复辟时辅佐段祺瑞“三造共和”,又在与冯国璋的斗争中引张作林奉军入关。他还成立安福俱乐部,操纵国会选举,活跃于民初政治舞台。徐竖铮最著名的是西北筹边和收服外蒙古,回归中国中央政府的首接管辖之下,并以西北筹边使身份坐镇外蒙,加以经营。后来返回北京,参与首皖战争,败北后逃亡日本,到1925年乘火车离京经廊坊时被枪杀。
姜登选,字超六,首隶南宫人,1881年生。他在2.岁时通过县试,成为县学生,今年,他刚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工兵科,过两年他就会毕业回国。后来在张作霖手下,在首奉二次战役,任第一军总司令,奋战于山海关。1925年11月,因不附和郭松龄反奉,被郭杀害于滦州。在张作林帐下,姜蹬选与李景林、韩麟春、张宗昌、郭松龄并称五虎将。姜蹬选豪爽轻财,和蔼可亲,能与士卒共甘苦,重义而轻利。性情刚毅果敢,待人诚实,为官清廉,不唯荣利,治军严明,平易近人。
杨宇廷1885年生于辽宁法库,去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与徐竖铮等人同学。历史上他毕业回国后,任东三省讲武堂炮兵上校教官。后调任奉天军械厂兵器科长,再后来担任沈阳兵工厂厂长,他当时和王永江奉天省代理省长一整军备,一理财政,成为张作林的左膀右臂,后来张作林被日本炸死后,东北统治集团中,杨宇廷的地位仅次于张学良。杨宇廷与张学良的政见分歧,突出表现在“东北易帜”上。张学良打算“东北易帜”,实行南北统一,杨宇廷对此坚决反对。于是1929年,张学良邀请杨宇廷和常荫槐到帅府,将其枪毙。
大约两个小时以后,张振华和徐竖铮、姜选蹬、杨宇廷三人很客气的走出了北食堂门口,微笑着跟他们三人一一握手告别,等送走了他们三个,张振华一转过身满脸的阴沉,心里谩骂了一句“糙他妈的!”
拉拢竟然失败了!这他还是第一次没成功的抓住人才或者机遇,没想到此时的徐竖铮竟然是段祺瑞送来日本学习的,姜选蹬在两年前己经加入了黄兴的革命组织,他们都明确表示要为这二人效命。
也幸好,这次会谈张振华是慢慢试探着去进行的,没有显露出自己的王霸之气,也没有讲出什么长篇大论,只是说自己在回国经营工厂,地址己经选好了,但是附近有一股势力不小的土匪,地方军队只能驱散根本无力彻底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