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王宝玉所料,不过两日,宫里与贾家交好的公公就传来了消息。
不过些许时,六宫都太监夏守忠就随后来贾府宣旨了。
贾府众人忙摆香案,大开中门跪迎圣旨。
早见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
那夏守忠也并不曾负诏捧敕,至檐前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也不及吃茶,便乘马去了。
贾赦贾政虽然有王宝玉带来的北静王消息在前,但还是惴惴不安,只得急忙更衣入朝。
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报信,不见圣旨终究是不稳妥的。
有两个时辰工夫,忽见赖大等三四个管家喘吁吁跑进仪门报喜,又说“奉老爷命,速请老太太带领太太等进朝谢恩”等语。
那时贾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那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凤姐、迎春姐妹以及薛姨妈等皆在一处,听如此信至,贾母便唤进赖大来细问端的。
赖大禀道:“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
于是都按品级大妆起来。
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尤氏,一共四乘大轿入朝。
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带领贾蓉、贾蔷奉侍贾母大轿前往。
于是宁荣两府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王宝玉心中警钟大响,他才反应过来北静王为什么要把这个内宫里的消息提前告诉贾府了。
北静王倒是是好心,但估计是落入了忠顺王和皇帝的圈套了。
虽然是家宴上皇帝自己顺嘴说出口的,但是祖宗的规矩摆在那里,外臣肯定不能把这种皇家内宫里面的事情到外面乱传的。
最起码得有皇帝明确的暗示吧,比如单独召见的时候大大方方地跟你说起,然后叫你提前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
家宴上这么多人都听到了,偏别人都不来贾府说,就你北静王嘴快。
万一是皇帝喝多了说出口的,或是借着喝多了故意说的,想试探试探在场哪个人会先把消息透露给贾府。
王宝玉只希望着自己想多了。
可是皇帝的心思哪里有这么好猜的?贾政他们又是些政治白痴,等会别皇帝随便夸几句,就把自己家里的事情都给一股脑儿全抖落出来。
这府里连个可以商量事情的人也没有,王宝玉觉得,有时候一个人奋斗真的挺无助的。
内心忐忑不安了半日,贾母,贾赦和贾政他们一行人终于回来了。
元春封妃的事情算是板上钉钉了,皇帝当面下了旨的,已经在为元妃订制贵妃凤冠霞帔,只等吉日一到,就正式册封。
看府里上下,包括自己院子里的人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王宝玉心里暂时安定了一些,毕竟元春虽然不怎么受宠,但是毕竟是贵妃,王子腾也马上就要查边结束,从九省统制任上调回京城,荣升九省都检点,正一品武官大员,总督九省军政民大权。
到那时候,王子腾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宝玉知道这才是王家最紧要的时刻,京里多少双眼睛盯着呢!
当今皇帝天性凉薄,对待兄弟儿子后妃是完全不留情面的。
更何况得罪了他的外臣。
其实只要王子腾不跟皇帝拗着来,只是提几个意见,倒也不至于最后被清算。
晚年的王子腾肯定是因为与皇帝政见不和,所以才落得一个病死赴任途中的结局。
王子腾是赴任内阁大学士,也就是宰相的路上,在馆驿里面受了风寒,地方又偏僻无医药,一剂药下去就没了。
王家好歹是武勋世家,家里十分重视武艺的培养,王子腾更是老当益壮,几十岁了还能上马杀敌的,怎么受了点风寒,一剂药下去就没了呢?
其实原本的王子腾确实如此,因为代表的利益阶级本就是如此,力保地方豪族士绅,极力反对皇帝推行的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的新政,最后才“被”病死路上的。
不过现在的王子腾明显不一样了,因为有了王宝玉这个软肋,他也不太敢跟皇帝拗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