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李健安都在拼命地将地里的活儿干完,连顾静的那一份,李健安也帮忙干了。好在村长照顾,给顾静的活儿都是一些简单的。
本来需要十来天的农活,李健安只花了一半的时间,五天就将活儿干完了。
这日小小还像平常一样像个跟屁虫跟在爸爸身后在地里帮忙拔着杂草,被李健安一把抱起,“小啊,地里的活儿爸爸干得差不多了,爸爸今天晚上就给你买小鸡去。”
小小身子一顿,突然明白了她爸这几天这么拼命的干活的原因竟然是为了节省时间出来给自己买鸡。
“小鸡要钱钱。”小小是想要鸡,但是前一只鸡的死去也让她明白了,自己现在还小,根本没法好好照顾小鸡。
且如果小鸡再死,他们家就真的是雪上加霜了。
还不如让她爸仔细养着木耳,这东西没有任何成本,只需要每天浇点水,也算是省心。
“爸爸现在就去山上看看还有没有菌子,等还了钱就给小小买鸡去。”
李健安又道:“小啊,你这么小个人,咋这么喜欢养小鸡呢?”
看她爸这一脸疑惑的模样,小小一把拍在他的脸上,她这么喜欢养鸡,也不知道是为了谁!
“鸡会有蛋蛋,蛋蛋给小和爸爸吃。”说完小小又看向远处被太阳将脸晒得通红的顾静,想起这几天她对自己的照顾,想了想还是加上了她,“还要给顾姨姨吃。”
而被小小提到的顾静现在还在琢磨着怎么用自己手里的钱在老乡手里买只小鸡送给小小呢。
李健安听完女儿的回话,心里甚是慰藉,只觉得周身的疲惫都没了不少,果然女儿才是自己的小棉袄。
自觉忽视了女儿将家里的知青带上的话。
李健安把小小送到顾静身边,想要她忙好了地里的活儿将人带回去。这几日李健安也算是跟顾静熟了不少,因为嫌弃顾静干活慢,李健安这几日帮顾静干了不少活儿。而顾静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所以在家里,都是她帮忙看着小小,两人经过这几天已经形成了心照不宣的习惯。
而小小则是知道她爸要上山,乖乖地在顾静的身边,帮着用自己的小手做事。
天气也算是入了秋,山上的菌子的确品质不是很好了,大多都开始长虫了。李健安捡了一些留着自己吃,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山里的木菌上。
湿的木菌李健安捡了就用自己衣服兜着,看天色差不多了,就回了家。
家里的厨房已经升起了白烟,李健安知道是顾静在做饭了,这些天他忙地里,有时候忘记了时间都是她在做。
下山的时候,李健安碰见了来山腰上拾柴火的刘婶儿。
用竹篾编成的背篓上放满了木棍,下面都是一些枯黄的松针,刘婶儿背的有些吃力。李健安看见连忙走过去帮忙接过来放在自己的肩头,“婶儿你让广康哥来山上背柴火就成,你腿脚不方便自己来山上摔了可怎么办。”
刘婶儿是这个世纪初出生的,那时候革命的光亮还没有照到他们村子,李婶儿家算得上村子里的富农,家里还有几个佣人呢,因此刘婶儿是包过小脚的,虽然最后革命的热潮袭来,刘婶儿放了裹脚布,但是还是将脚的骨头伤了。
刘婶儿满不在乎,摆摆手,“你广康哥去镇上帮忙去了,这点柴火我还是能背动的。”
李健安可是知道的,现在的老人都是不经摔的,之前村子里就发生过,老人去山上捡柴不小心摔下来瘫痪的事儿。
“广康哥去了镇上,家里不是还有嫂子吗?”
说起这个刘婶儿脸上就有些不自然,这几日儿子在镇上找了一些活儿,没顾得上家里的柴火,她儿媳妇儿又是个只会耍嘴皮子的,眼看着家里柴火越来越少,也没有一点想要进山拾柴火的事儿,她无奈只得自己进山了。
她也不敢往远处去,只得在好走的路和山腰处捡柴火。
刘婶儿家就在李健安家的前面不远,李健安将柴火背在厨房放下,刘婶儿的儿媳妇儿张慧才不知道从那儿嘴里嚼着南瓜子窜出来,一看就连忙道:“妈,你咋进山捡柴火不让我去呢?”
李健安连忙接话道:“嫂子,婶儿年纪到了,腿脚也不好,你以后还是少让婶儿进山里,摔了可得出大事儿。”
张慧点头答应着,“我也不让我妈进山呢,妈你就是这坐不住的性子,等着广康从镇上回来了,他去不就成了。”
又对李健安道:“健安兄弟,今天还真是多谢你了。你广康哥不在家,还真是需要你们兄弟帮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