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位御史纳闷的时候,朱元璋却是瞪了他一眼说。
“以后的事情你觉得对国计民生有益的再来上奏,若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别胡乱说话。”
那御史大人自然也是个硬茬子,心头当然不爽,马上就说。
“您说的这是什么话?难道大明朝设置御史言官,就不能在职责之内做点事儿吗?”
朱元璋是个火爆脾气的皇帝,他从来听不进去别人对他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赵学忠既然是这样说,自然是触动了这位皇帝的逆鳞。
“既然是这样,那你这个御史就不要做了,咱见你如此的忧国忧民,就派你到地方去做个知府吧,这也算得上是人尽其才。”
对于赵学忠来说,这应该也算得上是一个很好的安排。
毕竟御史是言官,虽然在都察院这种清贵的衙门,可是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柄。
也没有具体负责之事,他也不过就是个六品巡按而已,如今身为知府,变成了正五品官职。
知府在地方也自然是一方的父母官,能够负责的事宜很多,权力也很大。
实际上,朱元璋这种安排虽说是把他贬出了朝廷,但也给了这位耿直的御史一个很实惠的差事,也算是一举多得。
等到这些事情安排好了之后,朱元璋也就开始对于朱桢有所安排了。
“既然你算得上是朝廷特殊的人才,那么咱就给你一个特殊的待遇,赏赐亲王双俸,并且把你的仪仗再加两根豹尾枪。”
对于加仪仗这种事,朱桢并没有任何的感觉,毕竟他可不是个对于排场多么重视的人。
但是他也只得暂时献恩,回到府里之后,他就感觉很是有些闷闷不乐。
楚王妃王芸儿见他这样的表情,心里便是有些纳闷的问道。
“殿下,这是怎么了,你怎么从上朝回来之后变得如此沉默寡言?莫非是陛下训斥你了不成。”
朱桢长叹了一口气,很是无奈的把这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然后才说。
“这件事情还真是让人有些无奈,我本来想着借此机会去封地,看样子,就藩的事情几乎是遥遥无期了。”
于是,王芸儿也是有些无奈的劝说道。
“其实殿下也应该清楚,无论前往封地还是留在京城,全都在陛下的掌控之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您知道的。”
至于此事如何处理,朱桢也不知道怎么安排,但是他知道王云儿对自己的规劝是对的。
朱桢这里的郁闷别人不清楚,但是朱元璋下达这道圣旨以后,反而把那些嫉妒朱桢能够留在京城的王爷们给乐的够呛。
这些人们自然也不愿意前往封地,留在京城这等花花世界,也可以觊觎更多的东西。
若是去了封地,一年到头回不来几回,恐怕不是他们想要的。
而这些人得到圣旨之后,自然各自拿出了绝技。
朱元璋的这些儿子们哪个都不是善茬,全都是藏龙卧虎之辈。
秦王朱爽擅长射箭,晋王朱棡擅长谋略,燕王朱棣擅长作战,朱植善于防守和诗文。
就连那个最不起眼的老五周王朱橚,也是擅长医术,其余的皇子们自然更是藏龙卧虎。
这些皇子听说了这道圣旨之后,便来到朱元璋的面前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才能全都显摆了一下子。
朱元璋看到这些儿子们吵得非常凶,心里也是郁闷。
因为他看到了这些人想要夺取大位的想法,毕竟朱桢被他留在京城也是非常强制的。
正因为朱桢没有夺嫡之心,他才能安心的给他加俸禄仪仗,把他强制留下。
眼前的这些王爷争夺留京指标,表面上看来是不想去封地,实际上无非就是想要自己给他们更多的利益。
以便于在太子那里分走更多的权柄,这是朱元璋无法接受的。
看到这些儿子们仍然在这里争来抢去,朱元璋马上便让太监小孙子把朱桢给叫过来。
朱桢来到了后殿,看到这些兄弟们仍然在此随便的吵闹,心中暗笑。
“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儿臣朱桢来见,不知父皇召见儿臣,有何指派?”
朱桢一脸无辜的样子,这让朱元璋更加的恼怒,他马上就质问说。
“老六啊,这刚刚给你加了俸禄和仪仗,你还是这样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怎么合适呢!”
这时,他忽然再一次又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