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燃文小说网 > 熊猫公爵O第10本书 > 第77章 巴厘岛

第77章 巴厘岛

为何澳大利亚却没有老虎嘞?

跨大陆的传播,是影响世界陆地生物群的重要事件!

当巴拿马地峡形成后,南北美洲连在了一起,就此,引发了“南北美生物大迁徒”,南美洲的保护伞就此被打破,大陆上的孤儿们,被迫迎接挑战,有袋类硕果仅存(南方有蹄类、负鼠Didelphinae),

异关节总目xemarthrans伤筋动骨,南方有蹄目,更是彻底消失!与之相对应的,北美的各大族群大都受到了奖励(剑齿虎、有蹄类、长鼻目、猫科动物、犬科动物),北美的有蹄类动物(包括骆驼科动物、貘科动物、鹿和马),

长鼻目(嵌动动物)、食肉目(包括美洲狮、美洲虎和剑齿虎等猫科动物、犬科动物、鼬科动物、浣熊科动物和熊)和众多啮齿目纷纷南下,

最终促成了美洲大陆,如今的格局!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应该能看出来,当大陆靠近之后,不同的种族命运是不同的。南北美生物大迁移是有方向偏好的,

或者说他在交换方向上,表现出了不对称的特点,那么东边,有没有类似的大事件呢(婆罗洲红猩猩Pongo)?

有!东南亚地区与澳大利亚交汇处,就发生过类似的生物大迁移,当澳大利亚大陆板块接近欧亚板块时,其北部边界的俯冲,形成了一个地质复杂的群岛!

这就是连接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与澳洲大陆的桥梁,现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科学家们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些岛屿上,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动物种群,

我们可以在巴厘岛上看到凤头鹦鹉(白凤头鹦鹉Cacatua alba),但在邻近的龙目岛却没有,

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袋貂Phalanger有袋类)上生活着和澳洲(考拉Phascolarctos cinereus有袋类)类似的哺乳动物,

但在临近的婆罗洲却找不到他们的踪迹,似乎亚洲地区和澳洲大陆,在这些群岛上划分了边界,一侧是澳洲有袋动物(袋鼠Macropus)的势力范围,另一侧则是亚洲常见的哺乳动物的家园,例如熊、老虎或犀牛,

各群岛动物世界的组成,产生了相当大的差异,这引起了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共同发现者: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的注意!

他于1854年至1862年间,穿越印度-澳大利亚群岛,收集动植物,结合他的发现,华莱士描述了一条看不见的生物地理线,这就是(华莱士线Wallace line)!

华莱士线位于巴厘岛、龙目岛、婆罗洲和苏拉威西岛之间,它标志着澳大利亚动物群分布的最西端,这条线以西,就是亚洲各大族群独占的地区,往东,则是混居状态,亚洲和澳大利亚起源的物种都有,

那这片区域是怎么形成的呢?板块构造学Plate tectonics给了一个解释,4500万年前,澳大利亚板块开始向北漂移,滑入强大的欧亚板块之下,这,就使得之前相距甚远的两块陆地,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陆地生物变得更容易,从另一大陆迁移过来,为了方便动物之间的迁移,板块运动还贴心的,在两大洲之间形成了无数(火山)岛屿,

动物和植物,以此为垫脚石,向西或向东迁移,这个解释粗略地预测了华莱士线附近的大致面貌,

但到具体细节上,他就无能为力了。华莱士线附近动物的迁移,显然是由方向偏好的,从亚洲到达澳大利亚的动物,显然比澳大利亚一侧过来的要多得多,学术一点的说法就是,华莱士线沿线的脊椎动物们,呈现了不对称的分布,

亚洲迁移过来的族群占据着优势,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不对称的分布呢?是谁在背后推了一把呢?

二零二三年7月6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学者们,找到了这个谜题的答案,其结果发表在了科学上,在这项研究中,文章作者结合了3000万年前至今的气候、板块移动,

以及当今该地区记录的,约两万种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综合数据集,创建了一个新模型,

结果显示,原产地对气候的适应,是造成华莱士线两侧,亚洲和澳大利亚动物群分布不均的部分原因,除了板块构造之外,数百万年前盛行的环境条件,对于两大陆之间的交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模拟,研究人员发现,自亚洲的动物,更有可能在印度尼西亚群岛间跳跃穿过,最终抵达新几内亚和澳大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