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龙!镰刀龙!阿马加龙!
那是一个梦幻的时代,那是一个巨兽的时代,那是一个属于天命之子的龙兴时代,那是横跨了1.5亿年的恐龙盛世!
那漫长的1.5亿年,已知恐龙种类的种类超过11000种,是目前演化史上最成功的脊椎动物的典范,
而这个盛世的开端,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长达200万年的漫长雨季!
请知道的书友们,把他的名字打在评论区上,(?????),
对,这就是卡尼期洪积事件!
但是恐龙这一庞大族群,是如何从这个时期崛起的?又是如何称霸中生代的呢?
最开始的时候,人们认为恐龙的繁盛,是由于恐龙在与下孔类的竞争中,凭借优势胜出的,
比较典型的优势,包括温血型、具备直立、双足站立的站姿等(巨型兽和乌勒米龙兽,水龙兽),
但这种解释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这明显是一种因果倒置,马后炮的说法,缺乏准确性和可检验性,进化历程中的观点,就是成功的支系,肯定竞争能力更强,
任何与早先支系不同的特征,便是他们成功的关键特征,而实际上,进化是个复杂的过程,它更适合的译法,应该是演化,
从地球诞生开始,环境条件是一直在变化的优势,物种适应的是当时的环境,当环境改变,这些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
至于之前提到的温血性和直立行走等特征,更是在恐龙之前就有族群演化出来了,鸟鳄类、波波龙类的劳氏鳄,鸟跖类等众多成员,都演化出了站立姿势,
这种姿势,在三叠纪的主龙类中多次独立起源(斯克列罗龙、马拉鳄龙属),
而温血性,则可能起源于主龙亚纲的基部(鸟跖类),
众多三叠纪主龙类之系,尤其是鸟跖类,已经有比较高的代谢率和生长率,
更不用说“合弓纲”的各支系(卡色龙亚目、蛇齿龙、伊安忒龙),在恐龙之前一亿年,就称霸了陆地,
这些物种比恐龙更早地展现出优势,但是他们都输给了恐龙,而且一输就是1.5亿年,
1983年以来,新的发现已经找到了坦桑尼亚的鲁胡胡山谷等,恐龙的龙兴之地!
这些早期的化石表明,至少在中三叠纪早期,恐龙已经起源,这比最早的估计早了1500万年!
后期的众多研究,也未能发现证据证明,恐龙型类如之前预期的那样,是以一个非正常的速度,利用他们特有的适应优势,超越其他类群,
那么这持续1.5亿年的恐龙王朝到底是如何完成爆发的呢?
1983年,Benton指出,进步或竞争性模式是错误的,恐龙的起源是碰巧的,就像番茄里有这么多在讲古生物的作家,大家碰巧遇到了我一样,二叠纪-三叠纪的大规模灭绝,重创了生态系统,
整个地球的环境变得极为糟糕,难以生存,而到了三叠纪早期,虽然环境依旧多变且恶劣,但残存下来的众多四足动物开始缓慢的复苏,并努力的在地狱般的地球上寻找生路,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恐龙的“茎谱系”开始起源(尼亚萨龙)!
预示了这个地球上最波澜壮阔的时代即将到来!
到了2.45年左右,中三叠纪的早期,恐龙开始出现在大地上,但此时,他们的个体和族群都显得十分的弱小,在随后的2000万年间,恐龙以低多样性存在,是生态系统中的不起眼的小角色,
到了晚三叠四早期,这些小角色开始突然爆发性多样化,一举成为了大陆上的优势族群,
这就是恐龙演化史上最为重要的“恐龙多样化事件”(DDE)!
恐龙多样化事件(DDE)的这次爆炸,就是发生在卡尼期和诺利期!
由于卡尼期和诺利期跨度不小,科学家们需要找到更可靠的证据,把恐龙多样化事件(DDE),圈定在一个更准确的范围内。
以排除这段时间发生的众多事件的干扰,最终他们选择了南阿尔卑斯山白云岩的地层,这一地层包括整个三叠纪系统,提供了生物年代地层框架限制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优秀记录!
特别是“早安尼期”到“晚卡尼期”的记录!
更重要的是,在意大利南阿尔卑斯山证据表明,四足动物群落的记录,从晚石炭世到早侏罗世,或多或少是连续的,
在卡尼期的早期(Julian),镶嵌踝类主龙占到了化石记录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