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叶老二家买牛啦!”
“这牛可真壮实!一看就是头好牛啊!”
“叶老二,你这牛花了多少钱?听说你把那个什么白玉芽的手艺卖了二百两银子,你家这是发了啊!”
自打叶知义从城里买了一头牛回来,村里人就热情地凑了上来。
有好奇的,有挑刺的也有阴阳怪气的,你一句我一句,根本没个停。
叶知义不管听到什么都不生气也不烦躁,脸上的笑容就没下来过,别人问他,他就答。
盖房买牛置地三大人生目标,已经完成一项,叶知义心里正美着呢,懒得和村里那些见不得别人好的人置气。
叶老头看儿子出息了也稳重了,终于有了当家人的样子。
回到家里,三个房的人都聚在叶清清家里,围着这头牛看个不停。
叶清清看着这头牛也惊奇不已,小小的她感觉这牛真的好大,她壮着胆子摸了一下牛腿,牛也没有生气还轻轻拱了她一下。
叶清清拽了一下离自己最近的叶知忠,“大伯,这牛是公牛还是母牛?”
“这是母牛,才两岁呢,能干好多年活嘞!过两年再生个崽子别提多好了。”
叶清清看着牛突然想到,她已经好久没有喝过牛奶了,不知道在古代去哪里买牛奶,她还想长个大高个呢!
家里买了一头牛,这是家里的大喜事,叶老头决定今天全家得好好的聚一次。
家里有了钱之后,物质丰富起来,肉蛋也舍得吃舍得买了,于是什么小事情都能成为一家人聚起来吃一顿的理由。
叶奶奶把这些小孩都领回老宅,指使叶老头和儿子们去买肉和酒和杀鸡,又带着儿媳们进了厨房。小孩子们则在院子里玩成了一团。
自打叶清清穿过来,一家人脸上的肉多了起来,笑容也多了起来。
饭桌上,叶知义拿起酒坛给叶老头和叶老太太倒酒,边倒边说道“爹,娘,你把儿子养大,俺一辈子孝顺你们!”
听到这句话,两个老人眼睛又红了。
“诶,你们有出息就好啦!”叶母拍了拍叶知义的肩膀。
“你们都成家了,家里的钱也多了,你们兄弟可不能因为钱生疏了,家和才万事兴啊!”
兄弟三个都表示自己记住了。
傍晚,叶清清和叶宜拉着王氏的手往家走。
叶清清想起今天晚上吃完饭后,叶安就去屋里读书了,而她自己还不识这里的字呢,每次看见字还要一番连蒙带猜。
王氏走着走着发现拉不动小女儿了,回过头问道“清清,你咋不走了?”
“娘,我想读书认字。”
“啥?你想认字?”王氏有点惊诧,并不是她反对女儿去读书认字 ,而是穷人家的女孩儿都不认字,虽然村塾并不贵,但对于他们乡下人来说,没有必要把钱浪费在女孩儿身上,还不如让女儿在家多做点活,所以没有女孩儿去读书。
虽然王氏不识字,但她还是很想让自己女儿读书识字的。
她娘家那个村里有个地主老爷,家里有几百亩田地,每年只靠收租就能丰衣足食。
他家也有个女儿,听说读过些书。王氏不是一路人,曾远远地看见过她,穿的是绸,头上带着好看的金簪和银簪,真是亮眼,身上有莫名的气质,王氏不知道怎么形容,只不过那个时候,她很羡慕。
现在家里有了钱,女儿想要读书,她是一百个支持。王氏看向叶知义,“他爹,你咋说?”
叶知义沉默了一会儿,“清清和宜姐儿一起去。二虎也到岁数了,也跟着一起。明天我就去找村长说。”
“村里的书塾还没有女孩儿去过呢,万一村长和村民不同意怎么办?”王氏站在女性的立场,她想的很多,也知道女人家的不易。
“村塾也没说不让女孩儿去,如果他们不情愿,我就给村塾交个十两银子,想必就不会有人说什么了。”
叶清清听着父母的谈话,她很庆幸,在古代她也能有一对很好的父母。
当叶宜知道自己也能去读书的时候,她兴奋又忐忑。
而叶宣知道自己要去读书,恨不得昏死过去。他不想读书啊!!!
钞能力果然有效果,听到叶知义愿意给书塾交十两银子,村长就同意了兄妹三人一同来到村塾念书。
兄妹三人一同去了小班,一大早就跟着夫子咿咿呀呀的念起了三字经。
每个学生的手上都拿着一张纸,上面是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