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中间有一座石桥,多年以后已经被无数的钢筋混凝土给掩埋了。
村子中的小河也被填上去,钓鱼佬的去路就此消失了。
现在,小石桥可是钓鱼者的天堂。
现在可没有这么多钓鱼佬,也就小年轻精力旺盛,来钓鱼。
大人宁可在家休息,看电视,也不会花费这样的精力。
毕竟白天要做农活,晚上没有更多的精力。
吴飞到村子的小卖部,买了一个2毛钱的鱼钩,然后又买了两块钱的鱼线,最后3毛钱想了想还是买辣条。
他没有诱饵,待会得着小伙伴要。
小时候不懂得人情世故,长大后就懂了一部分。
“来,大家吃辣条。”
“小飞,客气了。”
“嗯,香。”
三毛钱的辣条,每个人都分到一点点,但是这个辣味确实是上头。
什么牌子,他也不清楚,就是很好吃。
几年以后,就没了。
以后再吃卫龙,也吃不出这个感觉了。
“小飞,来,我这有蚯蚓。”
“用我的,我的是苍蝇。”
“嗯嗯。”
就等你这一句话了。
夜晚,是钓黄刺鱼的最佳时机。
至于诱饵,一看这位表哥,也不是专业的钓鱼佬。
人家都是拿专门的钓鱼竿,专门的饵料,还有打窝。
他这就简化成一支廉价的钓鱼竿。
虽然晚上借助村子路灯,看不太清楚这鱼竿的样子和品牌,但凭借吴飞半吊子的钓鱼佬评测,这东西连入门级都算不上。
其实就是镇上几十块的廉价金属鱼竿,一点也不靠谱。
他更加不靠谱,连竹制的鱼竿都没有。
吴飞找了一根桑树枝条,临时充当鱼竿。
整个桥长大约是5米左右,水面的宽度大概就是三米,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把鱼从脚下的石头缝隙里钓上来。
理论上上,你拿随便一个木棍也可以钓鱼,鱼就在脚下。
还有就是钓对岸那边没有办法人站的位置,那边的鱼更多。
自己这边眼前人多,必然有动静。
鱼受到惊吓,都往远处跑去,这就需要有个大约一两米的鱼竿,这样才方便钓鱼。
“嘿,中。”
“哇,表哥好厉害。”
一条大约巴掌长的黄刺鱼被钓上来,估摸着也就二两。
可能在很多地方,这就是小鱼苗。
但在三水坑这种小村子里,这些小溪了,这已经算是大鱼了。
大部分都是小杂鱼,没什么长大的机会。
这位表哥也不谦虚:“我是什么人呐。那在全校都是出了名的钓鱼高手。我在县城的时候,都是钓两斤重的大鱼。”
“嘶,两斤重,养殖的吧。”
“去去去,哪个二百五会在河里养鱼。”
吴飞觉得很好笑,几年以后,县里的头头就是在河里养红黄鲤鱼。
说是打造自然观光旅游景点,并且从此以后禁止百姓垂钓了。
抓到就罚款。
在过几年,县里引进了其它的企业,开了几个厂子,河里的鱼全死了。
往后年年治理,河水依旧堪比印度恒河水的存在。
下去洗澡,都会得皮肤病。
再往后,那一条河就变得臭名昭著了。
结果,吴飞老家这边的河流迎来了春天,开发了旅游景点。
虽然说没啥好看的,但山是山,水是水,百姓直接打水回家喝都放心。
无其它原因,就是太靠近大山里了,交通不变,没有工厂。
单纯靠几个村的老百姓,怎么可能能把一条小河给污染了呢?
普通老百姓,几千人都都未必能做到,而某些化工厂,只需要一家就够了。
反正县里给的解释就是百姓乱排放生活污水造成的河道污染。
嗯,砖家说得对。
毕竟砖家是类似的水喝多了,脑子自然和我们不一样,睁眼说瞎话的水平一溜一溜的。
小伙伴们的鱼钩上有夜光浮漂,上钩很明显。
吴飞则是几颗白色的泡沫,大晚上的看不清楚,有没有鱼,全凭手感。
双方的硬件差距还是蛮大的。
忽然,树枝传来一阵拉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