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老头也不好再挖苦几人了。
“咱们一起先帮你家割了吧,称一称看有多重!”
也不等柳老头反应,几个老家伙拿着镰刀麻溜的下地收割。
家里人找过来,也被拉着一起下了地,帮着收稻子。
每割一把,老村长就笑眯了眼。
“嗯,不错!拿在手里分量都足些!”
“是啊!这稻杆儿都壮实些!”
几人聊着聊着就开始夸她,柳芽儿有些心虚,毕竟这都是袁老的功劳啊!
忙完了秋收,柳芽儿又拿着竹竿坐在院里看谷子。
晴朗的天气,让她昏昏欲睡。
“下雨啦!快点收稻子!”
柳芽儿惊醒,睁开眼睛,太阳还明晃晃的刺眼。
“这不顶好的晴天嘛~”
田氏几人忙着抬簸箕,装袋,着急忙慌的。
才收了一大半,雨点子就砸了下来。
等把稻子都收进去,雨势愈来愈大,噼里啪啦砸在地上。
不一会儿院里就淌满了水,太阳依旧灿烂。
太阳雨来得急,走的也快。
不过两盏茶的功夫,雨就停了。
田氏等院子里的水流走了,又忙着把稻子抬出来晒。
隐约听见哭声混合着骂声。
“贼老天!青天白日的下雨,我的稻子啊~”
是程寡妇家,唉~
雨势太急,她家人少,等旁人忙完再去搭把手,不少稻子都淋雨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麻绳专挑细处断。
程氏边哭边骂,咬牙把稻子又搬出去晒起来。
好在太阳够大,多晒晒,盼着能早些干透。
一连几日,太阳雨像是个淘气鬼,时不时来一下子。
柳芽儿最郁闷了,有两回那乌云堆积在她家屋顶上。
全村都是晴天,只她家院子里下雨。
算是亲眼目睹了东边日出西边雨,要不是她家人多,新收的稻子都要毁了。
还好杂交水稻提前收割晒干收起来留种,没淋雨。
日子就这样忙忙碌碌,转眼迎来书院开学的日子。
柳清挂了孔子像,领着孩子们拜孔子。
今天第一天书院开课,不管是孩子们还是先生们,都穿戴一新。
分了大中小三个班,小班的都是娃娃头不分男女,柳芽儿领着在院里玩泥巴、玩滑梯。
柳花和柳丹带着一批女孩教绣花,王氏和柳清教诗词、论语,苏沐教狩猎,武筝筝教武艺。
中午就在食堂里吃,请了几个妇人烧饭洒扫。
院子里都栽上了花木,果蔬。
山上书声琅琅,山下的人听了满意的点点头,锄地的时候更加有劲儿了。
柳根和穆月白也转回了清溪书院,胡维、胡启有些傻眼。
他们没想到非但没把柳根两人拐去县里,先生还被人拐跑了。
胡县令有些头疼,童锦兰却在心里琢磨,想把俩孩子也送去柳家村。
清溪书院开学第二天,胡维和胡启就被爹娘打包住进去了。
兄弟俩压着心中的欢喜,在爹娘面前很是表达了一番不舍之情。
搜刮了不少东西出来,出了门就欢呼雀跃。
等正式进了书院就有些傻眼,念书怎么还要晨跑?
晨跑也就算了,怎么还要习武?
习武也就算了,怎么还得种地?
种地也就算了,怎么还要挑粪?
…………
兄弟俩叫苦连天,他们出入都有小厮,哪里吃过这个苦,现在回去还来得及吗?
书院好玩的地方也不少,他俩一边痛苦一边快乐着。
等休沐了回家,几人兴高采烈地跟爹娘说新书院的好。
童锦兰看着俩孩子说得眉飞色舞,也心生向往,想去书院看看。
别的书院她是不好去的,这书院有女先生,她去自然没问题。
等休沐完,童锦兰也着去了书院。
越看越满意,教的多种多样,还有趣。
要不是抽不开身,她都想在这里常住。
秋收后,柳根去姐姐家拉了不少山药和黄芪、天麻等药材回来。
柳芽儿留了一些山药,现教了田氏几道山药食谱。
山药糕、山药芙蓉羹、滋补山药土鸡汤,清炒山药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