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芽儿气鼓鼓的拿着一缕头发下山,同行的孩子都不敢惹她,离她三丈远。
这小姑娘太可怕了,苏大川武功那么厉害的人,硬是被她揪着拔了一缕头发才作罢。
她才不管别人怎么想,积怨已久,不让他尝尝啥叫拔毛之痛,熊孩子肯定不会长记性。
柳芽儿下山回到家,做完功课,刚歇着喝了一盏茶,院外老村长就带着一群半大小伙子来了。
田氏招呼村长喝茶,柳芽儿则是绕着小伙子们转悠,小脑袋仰起来,时而点头时而摇头。
把长得好看身高体型差不多的挑出来二十人,又挑了二十个壮小伙,二十个会做饭的,余下的也没让回去,她有其他计划。
长得好看的每日让他们在后山树荫下练习“欢迎光临,客官里面请……”,声音要整齐响亮,弯腰45°,引导手势……
壮小伙每日趁饭后把自家菜刀拿出来练手,切萝卜、红薯、黄瓜、白菜……
仅仅是切花刀就有几十种鳞形花刀 、菊花形花刀 、松鼠鱼花刀 、麒麟花刀、柳叶形花刀 、麦穗花刀 、牡丹花刀……
还得有审美培训、记食材相克知识点,哪些食材搭配能更美味更好看还能食补,切好的食材由厨艺好的带回家学烹饪,蒸、煮、炒、煎、溜、(炸太费油了,她怕挨打不敢教)各有什么口感……小伙子们觉得吃个饭真的太难了。
要不是有村长恩威并施压着,柳芽儿此时大约要被唾沫淹死了,村里妇人提起她就是:个败家芽儿,提起来就来气,嚯嚯粮食嚯嚯油盐,哪来恁金贵吃法儿?个白菜还吃出花儿来了。
村里的孩子们却是最高兴不过了,每日油水足,吃的饱,哪怕爹娘不舍得用油用粮。上山薅野菜都能炒的喷喷香,村里的娃儿们见风长,个个面色都好了许多,大人的面色大多是铁青的了。
可既然送了娃学这个,已经嚯嚯了这么多东西,再把娃带回来不干了又舍不得,学好了可以去县城啊!
村里的大娘们一边咬牙切齿,一边嘱咐娃:“你可得好好学,别被隔壁的比下去了”。
田氏有心想骂那些人几句,嫌嚯嚯就别学了,瞅瞅把她孙女儿累的,小脸儿都尖了。
但是当她看到家里油罐一肉眼可见的减少
吃的菜变成月季、牡丹、玫瑰、桃花……
百灵鸟、杜鹃、飞燕、百鸟朝凤……
花、鸟、虫、鱼,雕龙刻凤,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样样齐全。
吓的她拉着柳芽儿叮嘱,“芽儿啊!咱差不多行了啊,这雕龙刻凤的可不兴往外传,被上面知道了要杀头的,奶年纪大了,遭不住!”
“嘿嘿~知道了,我让他们做别的。”柳芽儿擦擦额头的汗,她也不想这么卷,她也只教了基础的,哪里知道这群小伙子玩儿的贼溜。
村里的其他孩子走哪儿都能就地取材刻啊雕啊编啊,各种花样百出。
柳芽儿哪里会知道她不过给孩子们开了一扇窗,孩子们却闯出了条通天大道。
她忙着培训员工,忙着学习忙着画图纸,毛笔画实在太难了,她领着另一队人马搞技术流。大的不说,先把这炭笔整出来吧,要不太费人了。
伙计们初见成效的时候,她的图纸也画好快马加鞭送到了童锦城手里。
他第一眼惊艳,第二眼狂喜,第三眼肉痛头痛心痛,他只想开个小酒楼,做个小掌柜,这规模这配置是要他倾家荡产啊!
可这精致的图纸,单是收藏都价值连城,更不要说做出来的效果,大到房间格局,小到杯盘碗碟桌子摆设,颜色搭配,材质用料,样样详细。
不原样装修出来见见实景,他有些不甘心,纠结了一晚,顶着黑眼圈给他爹去信,要钱!
柳家村里小伙子挥刀切切切,县城十字街酒楼里郭老头带着一帮木匠咚咚咚。
上头的旨意已下,全国推广脱谷机脱粒机,赏赐一幅字,一本书《梦溪笔谈》,没了!
????????
郭老头捧着那幅字傻眼,不认识啊!还是胡县令告诉他:匠心独运,夸他的,好歹盖了章,自己拿回家装裱起来挂屋里。
至于书么,里面有些《木经》的内容,好好习字学学就好了。宣旨官都省了,书和字直接走驿站慢慢送过来的。胡县令有些同情的拍拍郭老头,就说嘛,怎么会等了个把月还没消息。
好在这段时间带着木工做脱粒机脱谷机,县令给发了工钱,要不就真的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