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几天,我本以为会迎来王双和张亮的疯狂报复,但是没有想到一场意料之外的风暴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
这个事件其实不是偶然,发生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
根本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中国的保健品产业一直是畸形发展,重销售轻研发,头重脚轻。为满足老年人追求好产品尽快摆脱疾病痛苦的心理,新的产品销售模式不断涌现,一环套一环,大饼画了一个又一个。江湖上从来没有平静的时候,你不赚钱自然有人替你赚钱。夸大宣传,甚至神乎其神,销售端不在乎产品质量,只是在想怎么能赚钱。但是最后所有的结果还需要产品进行兑现。但是产品呢,什么也不是,有些销售人员竟然说,即使自己卖的一坨狗屎,只要忽悠到位,一样可以赚钱。
既然忽悠可以赚钱,还有哪个厂家会投入大量金钱进行研发呢?而且研发也是有很大的风险的,很少有产品可以成功上岸。
以前对保健品的监督力度也不够,主要原因还是保健品所占的份额比较小,老百姓对这个也不是特别的认可,有病去医院的想法根深蒂固。保健品的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人,老年人本来数量就少,加上老年人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不高,所以社会的关注和曝光度还不够。
因为缺乏监督,利润又大,保健品行业就开始疯狂生长,正所谓“民不告,官不纠”。一旦有举报一句例行公事就会让你你麻烦不断。所以,卖保健品的就怕举报。
目前我们这个机构就摊上一个这样的危机
事情是这样的,有个客户,以前是做买卖的,对于法律有一点了解,有一点这方面的经验,他买产品后就惊奇的发现有几盒存在空几粒的情况。以前我们碰到这种情况,一般是主动和客户进行兑换,补上客户的损失,甚至有时候会多给几粒。但这次这个顾客不愿意了,多给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他要钱,5万块,一分不能少。
当然,面对种敲诈我们员工是没有权力答复的。张亮也是处理不了,没办法就上报给老板--赵总。但是赵总不在烟台,恰好出差了。
这个客户等不及了,就三番五次的找张亮要钱。
这么好的一个发财良机,他怎能放过?
张亮没办法,就一直拖着。
后来,拖不下去了,两人就撕破脸了。客户打电话进行举报。事情有点失控了。
工商局的刘科长是个40多岁的中年人,恰巧也有糖尿病,也知道我们这个产品。但是一直就是不太舍得花钱。他也看到一个机会。就拍胸脯的表态要好好办我们。
于是乎,他就联合几个部门一起执法。
先是去会场打断活动,收缴器材,条幅,还进行拍照取证。
会场没有查到太有价值的证据,他就想上宿舍搜查。
事情说来凑巧,我们的宿舍房东恰巧就在工商局上班,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科员。他听说这件事情后,担心一旦搜查出什么东西后会影响自己的晋升,就偷偷的给张亮打了一个电话。张亮这家伙非常聪明,立即让我们为回宿舍,收拾各种产品和资料,给工商来了个空城计。并且,叮嘱我们中午不准回来,带好自己的证件,做好晚上住旅馆的准备。我们当时也是受惊不小,但是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恰好借机会出去躲躲。
我和老焦最喜欢看热闹。等大家都骑车离开后,老焦叫住我,说:“老李,想不想回去看看热闹?”
我说:“怎么不想?”
我俩对了个眼神。就掉头往会走。
找了个偏僻的墙角抽烟,等着好戏开场。
等了好久,腿都蹲麻了,烟头扔了一地,正在犹豫是否还要守株待兔。就见两辆警车两声急刹停在了楼下。下来7-8个人,着急的往楼上走。
我和老焦对视一眼,又不约而同的盯着楼梯口。
大约过了10多分钟,一群人,又下来了。带着张亮又走了,不过没有返回,直接开了出去。
我问老焦:"他们会去哪里?"
老焦说::“很有可能去店里”
我说,宿舍都没有。去店里有个卵用。店里更是干净,早就收拾过了。
估计老焦也认可我的想法,看看我,说,走吧,找个地吃饭去。
我们刚找到一家小面馆,电话就来了,中午大家一块吃饭,赵总来了!
吃饭是在一家比较简单的饭店,张亮也回来了,所有的人员全部到齐。
赵总是一个30多岁的中年人,地中海发型,脸圆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