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依主公所言,吾确有一法,可大开天下寒门之道。”
“只不过,此法吾还在思考之中,尚不成熟........也不知可行不可行?”
陈群吞吞吐吐地说道。
“长文不必担心,今日可不说此法!”
刘狴话语一转,立马又给他施加了一点压力。
“但吾等刚入洛阳,正是趁热打铁的好时机,我给你七日时间,你把你颅中之策写下来,我们再慢慢修改,酌优推行即可!”
“诺!”
有权利不用,过期作废啊!
“察举之策外,吾尝闻中央亦有征辟之策,可自上而下,直接征辟地方之士,吾这有一些名录,皆是吾当年云游各地查的奇人异士,颇有才能,子仲,此事便交予你去操作!”
刘狴将名录递给糜竺,并给后者使了个眼色。
而后者看着他名录上写的那些闻所未闻之名,但却详细记录了所在之地。
譬如陈宫字公台,东郡东武阳人,典韦,陈留己吾人,徐庶字元直,豫州颍川人,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
看到这里,糜竺无比郑重地点了点头。
征辟制:朝廷或三公以下召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叫征,三公以下高级官吏聘布衣为自己幕僚属官叫辟!
刘狴现在执掌大汉洛阳,奉天子以令诸侯。
既然藏不住,那还不如将手中权力用出来。
此策一来可以直接可以征用地方名士,比如那什么二十四名将,二十四谋士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可以用此法来直接征用。
适龄的直接任职,不到年龄的如郭嘉,鲁肃,周瑜,直接接到书院念书,当储备人才。
二来如果有穿越者或者不臣之心的诸侯,必定会对这些人有所挽留。
这样在暗处的敌人,要么给人,要么就只能暴露自己的不臣之心。
此乃一石三鸟之计!
“除此之外,我将在洛阳新设一书院,同颍川书院一般,想邀当今大儒蔡邕郑玄坐镇书院,孟德,吾尝闻汝与蔡公郑公交好,此事便交予你去操办!”
“诺!”
“洛阳书院不同于颍川书院,我要另立一武院,一工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院院长我且暂代,还请子仲去沔南去请黄承彦!”
“至于武院,子龙可挂个名,做个副院长。颜良文丑,尔等挑选军中善战善谋之士,进去进修,尔等也可当个教官,传授武艺。”
“武院院长,当卢植卢公莫属,谁愿与吾同去劝说?”
曹操挠了挠头,拱手道:“吾尝与卢公有一面之缘,此事吾愿与主公同往!”
“善,大善!”
刘狴抚掌笑道。
“最好还能有医学院,子仲麻烦你再往南阳一趟,去请张仲景张先生为医学院长!”
他思考片刻,朝糜竺吩咐道。
“诺。”
“诸君,诸事繁琐,道阻且长,望诸位勉励而行!”
........
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之所以刘狴要先从官员任命开始,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优势我不用,过期作废啊,必须抢在他人面前,把人才吸纳到自己帐下。
其二,凡事都要人去干,王莽新政只生硬的推行政令,却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在此情况下如果强行土地改革,而妄动了别人利益,别人肯定不愿意。
别忘了这个社会,还是封建社会,无产阶级的力量尤其薄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育资源的垄断,想要人才还是需要从士族这些地主阶级之中去寻找。
所以哪位穿越者同胞如果不知死活,率先进行蛮横的土地改革,那恭喜你,等着被人锤死吧。
只有通过人员任命和教育改革的名义,逐渐重视寒门的力量,也就是小微士族,落败士族,将小地主阶级的力量培养起来,才能去慢慢瓦解大地主阶级的力量。
至于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那必须要等工业革命和扫除文盲之后,慢慢培养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慢慢做,急不得!
当然,东汉末年已经完全阶级固化,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无地可种,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看到刘狴站在田埂上眉头紧锁,曹操和糜竺分别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