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吏部尚书宣布开考后,本来有点紧张的李益晁一下子也不紧张了。毕竟前世的李益晁也是一个遇事比较光棍的人,更何况现在呢。
身、言两项考察考生外貌以及口齿是否伶俐。李益晁观察了一下考场,发现了待考考生一个个进入考场的偏房,然后有官员在房间里高声读考官对于考生的评价。
李益晁的位置不前不后刚好在当中,很快就排到了他。
“李益晁,进屋应试。”
听到自己的名字,李益晁起身,调整了一下呼吸,进入了偏房。进入偏房后,李益晁抬头一看,是吏部刘尚书和魏征。
“不是,刚刚他俩不是都在外面吗,没有参与身言考察啊。我怎么这么倒霉啊,魏征是出了名的严厉,完了完了。”李益晁心里凉了半截,但是脸上没有一点的变化。
“不错,此子有临场不乱的城府,一般参与选试的士子看到主考是我和吏部尚书,不说慌乱之极,也会在脸色上有所反应。李益晁确不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魏征看着不慌不忙的李益晁不由得点头。
经过半个时辰的上下对答后,便让李益晁出了偏房。
这时的刘尚书跟魏征二人正在商量怎么给李益晁评等。
“魏大人,你看这李益晁怎么样,仪表堂堂,剑眉英气。”刘尚书对着魏征说道。
“嗯,刘大人说的正是,李益晁对答时不卑不亢,口齿清晰。不过这次来圣上交代过我,如果李益晁能通过选试,就让他去安西县当一任县令。安息县是边境县,不算富裕,还得时时面对突厥骚扰,按例选试中等去往这些县,那就给李益晁现给身言二项一甲一乙,这样后面我们还有调整空间。”魏征将唐太宗的意思转达给了刘尚书。
“既然是圣上的意思,那现在按魏大人你刚才说的来评级,这样后面李益晁的后续应考评级我们也能带主动,可高可低。”
魏征连忙打断刘尚书的话“刘大人,万万不能这样,圣上没有想徇私舞弊帮李益晁的意思。圣上只是想如果李益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选试,就派他去安息县考察他的理政能力,如果通不过,就让其顺其自然,不用插手。”
“是我曲解了圣上的意思了,我这就让通知李益晁的一甲一乙。”刘尚书跟魏征说完后,喊来一个考功主事通令李益晁身言二项成绩。
“李益晁,身甲、言乙”考功主事的声音从偏房传来。
李益晁长出了一口气“嘿嘿,我就说嘛,小爷我风流倜傥、玉树临风,果然,外貌这关肯定没问题。可惜的是言只得了个乙,不过也还行,就看等会最后一项考的和我猜的是不是一致。”
等到所有人前两项身言完后,刘尚书和魏征也已经从偏房出来了。
魏征清了清嗓子正色说道:“今日,本官来此,承皇上圣意。暴隋民不聊生,今贞观元年,北突厥狼顾中原,该如何。”
当李益晁听到魏征说此次的考题后,差点笑出来了:“运气可真不错,和我预猜的范围差不多,这次的选试八九不离十了。”
“图书馆爸爸,我有一次阅览图书的机会对不对。”
“嗯,没错,你想好要哪本书了吗?”显示屏上出现这几个字。
“想好了,我就要贞观政要了。”
李益晁心里刚说完,贞观政要的内容就全部浮现在李益晁的脑海中。
“既然这次考的是平定突厥的事宜,那贞观政要的论安边恰好符合。”
李益晁调整了一下心态,提笔便写。
“盛唐必溃突厥,若突厥败。则于河南处之。准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突厥破除,余落归附,不加怜愍,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宜处之河南。所谓死而生之,亡而存之,怀我厚恩,终无叛逆。圣人之道,无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且光武居河南单于于内郡,以为汉藩翰,终于一代,不有叛逆。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不足为害。
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故《春秋》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河西民庶,镇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