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镇外有河无山。
倒是有竹林,但那是住在镇边上的一户人家种的,想挖笋得问过人家的意思。
那户人正在家,闻言笑说:“带孩子玩的话,就给三文钱吧。”
竹笋他们是要卖的,但见温全带着两个女儿,显然挖不了多少,便只是象征性地收了点。
交了钱,温全扛起温昭,手一挥,“开始咯。”
接连的好天驱散了之前的倒春寒,土地开始松软。
温晴从前在山里年年没少挖笋,熟练得很,力气又大,比温全挖得还快。
温昭就随在她身前,给她指哪里有。
挖够一篮子,够一家人吃了,三人就停了下来。
就给了人家三文钱,不至于挖很多。
温昭有些意犹未尽的。
温全安慰道:“回头去你外公家,叫你几个表哥领着,想挖多少挖多少,全叫他们背着。现在,就饶了爹爹吧。”
他说得俏皮,小姑娘被他逗乐,点头应下。
于是挖笋之旅结束,三人掉头回家。
回去路上碰到有人推着独轮车,车上有大木桶,里边散发着鱼腥味。
温全停住脚,买了条大鲢鱼提着。
等到家,日头就高了。
温全拎了鱼去外头杀,等处理好了回来跟温晴说:“晴娘你看着做,我去找你娘。”
上午温全领着孩子们出门,铺子没人,白氏就带着自己的绣棚去守铺子了。
温晴答应着,“爹去吧,喊了娘一起回来吃饭。”
温全笑说:“那肯定得早早回来,吃上我闺女的手艺。”
他一走,温昭就围着温晴问,“姐姐,我们中午吃什么?”
温晴早就想好了。
挖笋的时候她第一个想到的是腌笃鲜,但那个又要咸肉又要五花的,忒麻烦了,很快被她跳过,选择了一个最简单的——油焖笋。
鱼的话,就煮个鱼汤,再烙点饼子。
齐活!
温昭哪管具体吃什么,只是想问,得了答案头点的跟小鸡啄米似的,吹着彩虹屁。
“好呀好呀,姐姐做什么都好吃。”
“小小年纪嘴甜得很,净会给我灌迷魂汤。”
打发了妹妹出去玩,主要怕煎鱼的时候油花子炸开溅到她。
温晴起锅烧热油,整条鲢鱼下进去先煎到两面金黄,再加热水大火熬煮。
等待的时候又和了点面,另起一灶烙饼子。
温家吃的面不是纯粹的白面,还有些豆面和玉米面,后两样便宜些。
昨天的面条就是三合面,吃着口感还不错。
等饼子烙好,那边鱼汤也差不多了。
温晴往锅里加了盐和葱花,想着反正这会没旁人,又添了些胡椒粉进去。
这两个搞定,她出去打水来洗锅。
却不料出去就见院子里站着两大一小三个人,齐齐盯着灶房。
原来是温全和白氏回来了。
温晴问,“爹娘回来怎么不出声?这是在做什么?”
话音一落,就见两个大人面上带着尴尬。
唯有小温昭童言童语,“我们在吃香气!”
姐姐煮的鱼好香啊。
温家就一小点地方,进了大门没两步就是灶房,灶房又开着门。
温全和白氏回来的时候,温晴正将鱼汤舀出来,可不就闻着味了么?
两个大人咳嗽一声,强行挽尊,“晴娘还有什么要干的?”
温晴忍笑,没有揭穿他们,“还要做个笋。”
“等着,娘来扒笋。”
“焯水不?爹烧水。”
有了他们的加入,很快,一盘色泽红亮,鲜香脆嫩的油焖笋就出锅了。
用小温昭的话说就是,嘴里有春天的味道。
比可恶的大白菜好吃太多太多了!
因着温景在私塾读书,中午是不回来吃的,白氏照例给他留了点。
温全喝着鲜美的鱼汤,觉得没吃上的儿子有些可怜,遂跟白氏商量。
“要不往后叫景哥儿在家吃吧。”
“一来一回的不折腾?”
“你猜他愿不愿意为了这口饭走几步?”
“好哇,你阴阳老娘做饭难吃,儿子不乐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