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和桃定端着最后几盘菜肴进来的时候,桃华已经正式开吃上了。
连忙让二人也尽快入座,不要再忙乎了,快快吃饭。
就这样,一顿晚饭,算是正式开始了,在餐桌上,三人是各吃各的,无需人说,更是无需人劝。
只是在进餐的过程里,互相说着远行的事务。
桃华大致说了他的想法,还让桃园二人共同参谋一下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
李坦说是让桃华在三县之地,好好巡游一番,不过是让他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趁着无人注意,好好的了解一下民间的具体情况。
看一看地方上百姓是否还能安稳度日,百姓的生活还能够继续。再有就是仔细观察一下三县之地的田粮税赋是否要进行些调整。
还有就是看一看土地兼并的问题是否严重。
李坦现在已经占领了三县之地,也算颇有势力了。可是,他的麾下依旧是人才匮乏,各类得用之才更是无处可寻。
所以,当下对于李坦而言,民生和人才已经成为了他最大的短板。
这也是为什么李坦将这两件要事都交给桃华的原因。这两件事,不仅需要动人的机智去明辨是非,理清缘由,更需要真实才学,将贤良有才之士,从乡野中发掘出来。
而当下有时间和有机智,能完成这两件事的,可用人员,就唯有桃华了。
且当下三县初定,紧张的局势和繁巨的事务,都使得李坦不能轻易的离开城池,亲自巡游四方。
李坦身边得力的文治人员,要么是寒门子弟,一时间难以胜任。或者是当地的富家士子,还未能完全归心。
刚提拔出来的吏员署役,更是不堪造就。
总之,能使得李坦放心,又符合条件的,环顾李坦一周,也就只有桃华了。
选桃花最大的好处,不仅是他忠诚、合适,也在于桃华无私心,无杂念,会以大局为重,会以李坦为重。
这都是许多人都或缺的,却是对李坦来说,必不可少的。
对于桃华的出游计划,桃园和桃定并无什么异议,只是提了句,当他们再从西往东回的时候,应该趁着时机,回到少阳山,好好的探望一下山上的众人。
听到桃园这样说,桃华也不由得挂念起了山上的桃父桃母,在考虑是否将他们接下来。
而且桃华也在想,山上虽是平安,但是生活太过艰苦。
虽然不至于缺衣少食,但是总归缺医少药。一旦有个什么他头痛脑热,跌打损伤,总没有在城中方便便捷。
不过,依照桃华来看,叛军一时失利,临时退去。
必然,还会有一次真正的进攻的。
如果在这一次的围城之战,不能将叛军打通,让叛军认识到,夺下三城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不能给叛军得不偿失的印象的话,叛军总不会甘心的。
将脑中的这个想法,先悄悄的放下。
桃华感觉,这场大的战事不会消失的。只有熬过了这场战役,三县才算熬过了最大的危机。
所以当下,山上的桃家众人还不能下来。
因为谁也不能预料到这场战争什么时候到来,也不能预测出李坦能否带着三县的人民抵御住叛军的进攻。
明白桃园话后意思的桃华,只是答应会在东回后,三人能重回少阳山,好好的与山上的众人相聚几天。
至于其他的事情,桃华现在不能答应,也不能允诺。
但是听到桃华这样说,桃园二人已是十分高兴了。
毕竟,下山这些日子了,思念亲人本就是正常。而且现在不比之前他们三人在少阳山的时候,那时桃园和桃定还能轮回的悄悄回到桃府与亲人相见。
可是,现在虽然离得近了,反而没有以前那么方便。
一是桃华不时的总有事物要忙,他俩要么都在旁侍奉,要么要留下看守家院,根本没有时间。二来他们就身处与叛军交战的前线,还想像往日里那么乱跑,总会遇到叛军的,这安全上也没有保证。
说道这里,桃华还询问了桃园二人,这临行前要准备的物品都准备的如何了?
听到桃华问道正事,在吃饭的二人连忙放下碗筷,拍着胸脯给桃华保证着没有问题。
看二人都这样说,一直都没有插手协助的桃华,也只能放下了心。
毕竟,也没有什么特别要准备的,而且要带的东西,也都是日常中要使用的物品,只需稍加简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