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华和李中分别落座,二人虽无一见如故之感,可也是知晓对方非是池中之物的。
相比于李中对桃华的多加关注,桃华却是很少去仔细了解李坦军中的详细人物情况。但是从李坦能将要组建的临山军第一任队长就交于李中而言,由此可见,李中自身的才能和李坦对他的看重。
而且之前,桃华与李中也仅仅是点头之交,但前些日的城外之战,在战场上,李中率麾下众将士稳扎稳打的动作,可是落入了桃华的眼中。
从那时,李中就已在桃华落下了名号。
而今再次相见,且李中还要被李坦提拔重用。在赞叹李坦所选得人的同时,桃华也感叹锥在囊中,总有出头之日。
相比于桃华的感慨万千,李中被震撼的却是更大。
之前来时,心中忐忑如鼓。当知道主君在内宅相迎,心中虽有震撼,可也仅是稍有激动。但当坐下后,饮下一杯李坦亲自给自己斟满的酒,更随着一个爆炸的消息也讲给了李中。
李中拿着手中的酒杯,一时间有些愣住了,李坦要将城中三百余人都交给自己,还要自己在临城附近的山上,建寨当匪。
这个消息,委实雷的李中一时间有些无法接受。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李坦葫芦里是卖的什么药?
现在菊潭城中不过千余人马,一下子抽出三百余人交由自己统领,这代表着自己手上将掌握全城近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此可见李坦对自己的看重与信任。
可是让自己出城进山当匪,却是让李中有些怀疑李坦是否得到了叛军要大举进攻的消息,判断不能抵御,故而才偷偷的将自己叫到府中,让自己为他留条后路。
李中这里在心中不停的胡思乱想,反应在脸上更是阴晴不定。
这样奇怪的变化,引得李坦和桃华不由得哈哈大笑,这也使得李中很是郁闷尴。知道定是自己想多了,想差了,不过这也代表着李坦是另有目的掩盖其中。
笑过的两人,不再隐瞒一头雾水的李中。而是原原本本的将事情的原始本末,都给李中清清楚楚的讲了出来。
听了事情的前前后后,李中在恍然大悟中,也在感慨自家的主君能居安思危,为自己和大伙早作图谋。
说实话,李中对于当下军力低下,配合不协的难题,也是头痛不已。可是一时间,他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
所以在前些时日的议事堂内,他也只能一言不发。不是他不想出言建议,而是他真的不知道从何处说起。
而且,战力的提升和配合的默契,就像堂内将校所言的,是要靠着天长地久的磨砺,和日积月累的对战来一点一点增加的。
当下,他们这些兵力,也只够守城自保。如果真的出城和叛军对战交火,只会被叛军如同砍瓜切菜般的击溃。
可当下,李坦给李中讲述的安排,却是解决了这个难题。
不过,此中的度的把握,要求极高。毕竟,三百人对李中和李坦来说,是不小的兵力。可真的和叛军对上,却是不值一提。
故而,这就需要队伍的领导者足够的谨慎,足够的决断,还要足够的警觉。除此之外,大胆、英勇、不恋战也是应有之义。
如此一来,李中听闻自己得到如此重任,顿感身上背负上了巨大的压力,也不知自己能够负担的起李坦的期望。
于是,李中起身行礼道:“县君,中平庸微贱之徒,能得主君任用,执掌当下的军伍,已是实属勉强,每日里兢兢业业,尤恐给主君惹祸出事。今主君要给予我如此重担,中不是虚委推辞,而是真得不知能够担负起这个重担?”
看着老实本分的李中如此诚惶诚恐,李坦在感叹自己真的没有选错人的同时,也连忙将李中扶起。
而是又给李中夹了一筷菜,柔声道:“行之无需担忧,更不需惶恐不安。如今乱世,叛军横行天下,百姓挣扎求生。如今你我能有一地勉强存身,已是邀天之幸。可是,天助者,必先自助之。当下你我虽安,可也要不断的增强实力。”
“且眼下人员虽众,然能使我安心信服,才能相符者,唯有行之一人而已。还望行之不吝忠勇,不惧危亡,能担此重任。”
看到自家的郎君言辞恳切,真情流露,李中在万分感动之中,也不敢再推辞不受,只得安心接受。
当然了李坦也没有让李中为难,讲述临山军的日常训练和具体安排,自己都不予插手,而且也没有具体的缴获和歼亡叛军标准。
但是李坦也讲述了自己会在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