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燃文小说网 > 流年行 > 第23章 论胜

第23章 论胜

知道了李坦已经算是对出兵邓州有了清晰的认识,桃华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是想借着述说三胜,将天下大势给李坦说明白,让他能一直保持着信心,给他心中留下一缕不灭的光。

每逢绝境之处,或许就要靠着这个信念,才能使得他坚持到最后,而不是半途而废。毕竟,行百里者半九十,从古至今,多少俊豪英杰无不是停在了半路上,最终才功亏一篑。

桃华给茶釜中添了水,给炭炉里也加了炭,将茶重新煮上。桃华说道:“李兄,天下大势,无非是分分合合。虽然叛军强大,有席卷天下之势,但李唐的天命仍可维续。”

“故而,只要天下仍有忠贞之士,只有李兄这样的李姓子弟,仍能热血保国,叛军之败不过早晚而已。对于这出兵邓州,虽会艰难,可是先天已有三胜。”

“此第一胜,天胜,叛军多出北部边远所在,士卒被恶略的环境磨炼的骁勇善战。可是邓州,荆襄之地,却是与北地大不相同。故而,叛军虽能强盛一时,但是越是南行,越是水土相异,风俗难同。这样长久一来,叛军士兵身体就会慢慢虚弱,甚至多患疾病。”

“此外,叛军粗俗鄙陋,只知杀伐,却从不掩埋兵士尸身,使得战场上到处都是尸骸累累。如此一来,必然会导致瘟病流行,疫气横飞。而李兄你所在的区域有山林和峰峦阻隔,却无此患。不过,李兄你回去后,必要多多准备避瘟防疫的药材,以防万一。”

“所以说,水土不服之下,叛军以虚弱之身,逢狠厉之疫,随着时间愈长,叛军的军心会愈加混乱。那么,李兄你的胜算也就愈大。此之谓天胜。”

听到桃华的开头分析,李坦觉得所言甚是,叛军多是北部胡人,深入中原,水土不服,是必然的事情,而且邓、襄、荆等地确实是和北部边地气候、温度差异甚大,叛军身体虽是强壮,但因水土不服引起的虚弱,却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好起来的。

而且也正如同桃华所说,叛军烧杀劫掠是一把好手,却任由着战场上尸横遍野,鸦啄兽食。如此做,又怎不会引得天恸地怒,瘟疫发生呢?

对于桃华的话,李坦是深以为是,连连点头称是。

桃华看到茶汤已沸,重新给李坦斟过,也给自己倒了一碗。喝了口茶,说道:“还有第二胜,地胜。叛军虽攻破了邓州,可是占领的时间却是日短。所以叛军对邓地的地形还不是那么熟稔,故李兄你可以任用百姓中熟悉地势地形的人员为向导,从而利用地形之便,不断的将叛军引诱入绝地,从而围而歼之。”

“还有李兄你出兵的目的,是要骚扰叛军的后方,使得叛军大军人心惶惶,不得专心南进。所以,你可以利用内乡、菊潭等地的城池堡垒,占据地利,用部分兵力和城中百姓坚守城中,剩下的军士,则散进山中,可以不断挑选时机,攻杀叛军军队,以小胜积大胜。”

“迫使叛军要么增加援兵,或是退走。但据我估算,不管是何种选择,李兄你这边都是能够坚守下来的。毕竟围城之战,以一抵十才可得破。以当下商洛和内菊两地的百姓之多和内菊两城的险要,叛军即便有万人也是徒劳。”

“而且叛军为了南下,也不可能往内菊两地派遣多少兵力。故而,李兄以小力抵大敌,先天之上已是占尽了便宜。只要不轻敌冒进,耐心固守城池,静待援军,到时两军合围,歼敌于城下,焉能不胜?”

李坦对于桃华的第二胜也是赞同的,当下邓州百姓虽是有往商洛等地迁徙的,但是人数却是渐渐少了下来。可见,百姓只是被邓州大部分土地失陷叛军,朝廷大军也被击败无力反击的消息吓着了,才纷纷弃城逃难的。

据李坦的各路消息来报,叛军目前并没有派出大军占领内菊两地的打算。只是在菊潭边界驻扎着少量的兵力,防止有大军来攻。也确实是如同桃华所讲,叛军的主力还是要南侵,直取江陵,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

现在内乡等地正好主官逃离,自己则派兵占领驻扎,这样一来刚一出战也算收复失地,获得了些许功劳。而且两地的钱粮人口,不光可以为自己的募兵作补充,还能给自己提供物资军械等物,李坦发散着思维想道。

桃华继续说道:“最后是第三胜,人胜。李兄这天下人是支持叛军的多呢?还是反对叛军的多呢?显而易见的是,面对着叛军,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恨不得衾其皮,啖其肉。所以天下人心还在朝廷,还在李氏。”

“故叛军虽屡有大胜,可是此时亦是强弩之末,难穿缟素。而此时,即是叛军最为巅峰的时刻,也是叛军走向下坡路之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