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和李坦通信之后,桃花对朝廷上的局势和前线的军势看的更加通透。尤其是近来的军势,桃华很是担忧。并不是说,朝廷的大军已经失去了优势。相反,此时朝廷已经彻底站稳了脚跟,还占据了上风。
而邓州一带呢,却成为了叛军的突破口。毕竟西面已有朝廷大军重兵集结,还有着西北的边军正在往此调回。此时叛军西面正是兵强马壮。可是山南东道地区原本就无朝廷大军驻扎,当下的军士也都不过是叛乱爆发后,就地征集的青壮。
虽然也有部分百战老兵带领训练,可是战斗实力委实不如叛军骁勇。再加上山南东道是平原地区,不仅无险可守,还一马平川,很是不利于朝廷军队防守。
此外,山南东道还是产粮重镇。这对于不事生产的叛军来说,征伐山南不仅是军事上的需要,也是在解决叛军的军需问题。
由此可见,叛军南下已成必然之势,而且来犯的军队必然是叛军的精兵强将。而山南东道节度使的军队,虽在战场上与叛军苦苦对峙,可是这明显的差距,却不是一时半会和靠着人多来弥补的。
虽说山南东道节度使也在不断的从其他地区征调的久习兵事的军将来山南支援,可是远水是解不了近渴的。叛军的马蹄和兵锋,已经侵入了邓州境内。山南东道北部已经全部沦陷,如果邓州再将失陷,山南东道南部也将不能幸免。
故而,依桃华看来,邓州必然会成为朝廷和叛军在山南东道地区争锋的一个焦点,一场大战和久战即将就要发生。
所以,必须还要趁着叛军还未彻底全面的进犯邓州前,提前进行准备和撤退。而这一次,和以往的变故大不相同。
在两京之变刚爆发的时候,虽然邓州也遭受到了叛军的骚扰。可是那时,叛军主力的重心是放在了两京之地,是为了控制住朝廷上的王公大臣和皇帝。于是,来犯邓州的仅是一些偏军和散兵游勇,不仅兵力少,也都不是什么强兵。
可是,当下却大为不同。叛军西进的态势已被新上任的皇帝完全压制,而东面却是有着朝廷强兵驻扎的。
因为河南道以南等地区,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还是朝廷的钱粮赋税重地,故而,朝廷在此处不仅兵员充足,钱粮也是不缺,是占据着巨大的优势的。即便一时失利,也可以以长久战将叛军拖在此地,等待援军的到来。
而河淮等地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朝廷也容不得一丝闪失,所以叛军如果难以极快的速度攻破占领河淮等地,就会形成在此失陷的局面,最后则被朝廷的大军包围消灭。
所以,山南东道地区就成了叛军打破当下僵持局面为数不多的突破口了,也是一个对叛军极为有利的突破口。而朝廷为了保证南面地区的稳定,也为了不再失去南面的钱粮赋税,邓州之地说什么都不能失去的。
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后,桃华也顾不得收拾什么物品,就连忙安排桃园在山上守着,并开始收集材薪,瓜果和蔬菜等物。此外还让桃园给桃府中去信,让桃父开始归拢物资,汇集财物和兵器,买卖生活物品。
而桃华则带着桃定往山下的桃家奔去,即便此时还在夜中,也顾忌不得。
桃府内桃父早早便收到了信鸽传来的书信,看到上面说桃华近日就要回府,有要事相商。而且还要自己抓紧时间买卖物资,归拢钱粮和兵器,将一些无用的古董和字画要么发卖,要么开始装箱收藏起来。
这些内容委实是让桃父摸不着头脑,不过,他知道自己的大儿子想来很有主见,而且他做的准备。在之后,都会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还是在迟疑片刻后,依旧安排人照做着。不过,桃父也没有太过放在心上。
毕竟,这些事情,桃父也在暗地里缓缓行动着。不过,动作很是隐秘,幅度也很小而已。
在马不停蹄的奔赶下,桃华先是和桃定连夜下少阳山,天明后便连忙雇了一辆马车,之后便一刻都不停息的向着桃府所在的县城赶去。
桃华通过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回了桃府。一进入桃府,桃华也顾不得灰头土脸和风尘仆仆,就拉着父亲桃渊进入室内商议事情。
屋室内,桃华让仆人们都退开出去,自己则将当下的情况和危局给父亲讲述分析着。桃父听着桃华的言语,也意识到情况的紧急和危险。于是,父子两人连忙商议,接下来的具体安排。
而桃府里,桃母和桃容得知自己的儿子和大哥,从少阳山上下来了,还回到了家中。在欣喜的同时,也急忙向着内室走来。可就要进入屋内的时候,却被在屋外把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