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翎把这枚皇后印玺带在身上,前往都察院。
到都察院,见到左都御史后,君翎直接亮出了这枚皇后印玺。他要求彻查安北城失守案,提出要查证已有的证据。
左都御史看到印玺的那一刻,愣了一下,反应极快。
“二皇子殿下,此案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堂会审,我都察院只负责保管证据,没有权利做主。”
“我不是要带走,也不是要审理,仅仅是查看。这难道有违程序吗?”
君翎摆出了皇子的威严,直视这位御史,给了他极大的压迫感。
“这……”
“难道你还怕我会在你面前,故意损毁证据不成?”
“自然不会,殿下请随我来。”
左都御史思索片刻,查看证据是应有之意,他也没什么好心虚的,没必要为此得罪一位皇子。
但他留了一个心眼,即刻派人去太师府报信,说明此事。
君翎顺利到达证据库,在开了两道门后,看到了所谓的证据。
一份是众位将士的联名信,联名恳请副将姜信秀收回成命,勿出城主动出击。
这份联名信上有许多字迹不同的签名,签名上还按了手印。众位将士皆战死沙场,如今这联名信是死无对证。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漏洞。
另一份是第一次出城战败后,安北城发往邺都的战报。也就是所谓的姜信秀伪造的那份。
这份战报原本就保留在邺都的库里,假若姜信秀是被陷害的,那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这份战报是假的,邺都库里的战报遭到了调换。
战报一般被封存在大内,调换的几率很小。若要换,也是被送到都察院再换的。
君翎看向左都御史,随即否认了这一猜想。风险太大。这份战报到都察院的时候,此事已开始彻查,多少双眼睛盯着,不会有人这么蠢。
第二种,这份战报是真的,原本就是吕海远发往邺都的那份。既然战报是真的,那战报上的印章也当是真的。
君翎看向第三样证据,一枚从姜信秀处搜出来的伪造的公章。上面印的是“安北城将军吕海远印”。
他对比了战报上的章和那枚伪造的章,没有看出什么差别来。也正常,一些细微的差别得专业人士才能看得出来。
不对,既然都是姜信秀伪造的,那两边的章应该对得上才是。
不论是多么精巧的工匠,都难以做到真正的一模一样,更不要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
逆向推理一下,要保证万无一失,那这印章,或许不是假的。君翎心里大胆猜测。
“这印章是伪造的,那吕将军真正的章在何处?”君翎看向左都御史,问道。
“吕将军供词中说,在战争中那枚章不幸遗失了。”
哈!遗失!君翎心里冷笑,又是一个死无对证。
难道大内就没有保留之前的战报吗?只要对比两印,这不就露馅了。
就算没有之前的战报留存,如此重要的印章都是由工部制造的,工部会留底。
工部如今的主事人,工部尚书,是董铮,是董贵妃的亲哥哥。
这样就都对上了。工部留的底,绝对和这枚证据章不一样。君翎心思百转。
还有什么?还有什么遗漏的地方?
大内没有之前的战报留存,是因为吕海远刚调任,没有也正常。
战线!北方战线!
对战戎狄的北方战线是统一的,统一由镇国将军调遣,中枢摆在新门。
邺都的军令一般只谈个大概,真正决定安北城行动的,还是镇国将军的调令。
也就是说,吕海远新上任,定会向新门发奏报,这份奏报上会盖他的印章。
突破口在新门,可是新门太远了,现在去来不及。其次,这一切都只是他的猜测,说服力并不大。
其实也不必来得及,他只需要在明日三堂会审的时候提出这个疑惑,便可以封案再查。
等一会儿,阳县的小将到邺都,人证就到了。
他的任务本就只是拖延些时间,转移敌人的注意力。想到这里,君翎总算松了一口气。
他看完证据,打算离开都察院。左都御史陪着他,也松了口气。
刚行至都察院的大门,君翎就被拦住了去路,是宫里的福公公,皇帝御前的第一人。
“公公,怎么来了?”君翎客气地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