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纲——皇帝亲封的锦衣卫指挥使,平时虽然油水颇丰,但日常开支也是巨大。几房姨娘整日只知奢侈浪费,十几个孩子花销也大,维护门户进进出出都是银子。
这次应允李瑞年的请求,也是因为李家常年给他的供奉不少。
这些个富商也算是半个衣食父母,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要求,纪纲都会满足。
李瑞年想让他帮忙,给自己远房侄儿谋个差事。那还不简单,直接进锦衣卫就行了,还不用求别人插手,这事自己就可作主,等于白送银子给他花啊。
这李老头也会做人,来时还不忘带上几斤上乘的安溪铁观音,这茶一天不喝就浑身不得劲儿。
年初给今上进献的朝鲜美女,自己私自扣下了两个,现下已怀孕,家里又要新添人口,开支更是越发大了。
想到这里,纪纲无奈的摇摇头,这年头当官那点俸禄,只怕是养活自己都难,更不要说养活自家那百十号人。所以官场上有很多潜规则,大家也就心照不宣。
只是太祖时期那“皮场庙”到现在还有一定的威慑力,不然他们这些贪官污吏,恐怕会贪的更加肆无忌惮。
按了按口袋里鼓鼓囊囊的银票,纪纲心情大好,暂时把捉拿建庶人余孽的烦心事抛到脑后,去青楼园子寻他那老相好快活去了。
街巷上……
李氏茶庄里里外外被围的水泄不通。
大家七嘴八舌的嚷嚷:怎么又断货了?我这都等了好几日了,要是再买不到茶叶,我家老爷怕是要住在青楼园子里,不回家了。
一个店小二模样的后生,对着那嚷得最大声的妇人道:“园子里都没茶给顾客喝了,我们店主让我来买茶叶,跑了好几趟,每次都是白跑。”
那妇人一听,园子里都没茶叶给客人喝,便没了头先急迫的架势:“那就好,免得我家老爷一天到晚往园子里跑。”
店小二无奈道:“今天要是再买不到,也只有去那边的福兴茶庄,买点炙茶将就先凑合一阵。”
李家管家和账房先生,也一一向群众道歉,出面安抚:“各位稍安勿躁,我们家主说了,这下月就有一批新茶到货,到时候一定备足量,让大家都能买到。”
大家一听,一阵聒噪:现在买不到茶叶,光带个店家空口白牙的承诺回去,那还不被老爷怪罪?
这时若然带着小翠也来了茶庄,见店外这么多人,便询问了管家怎么回事,得知是因为大家买不到茶叶,确定新茶要下月到货,便心生一计,对管家道:“周管家,你去让大家排好队,我有办法解决。”说完又给账房先生耳语几句。
也不知四姨娘给账房说了些什么,只见账房先生那布满皱纹的脸,因为傻笑褶子更深了。
搞得周管家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心想:这没货怎么卖?可又不敢违抗四姨娘,只有让大家重新排队。
大伙一听李家新来的四姨娘有办法,都想往队伍的前面挤,生怕排后面了买不到,便相互推搡,场面一度有些混乱。
若然见状扯起嗓子大声说:“不要挤,每个人都能买到,要是谁不遵守规则,进了李氏茶庄的黑名单,以后休想再买到我们茶庄的茶叶。”
最后一句话的威力太大,大家只得规规矩矩的排好队。
账房先生招呼店里伙计,把桌子抬出来,摆在队伍最前头。
若然见大家都守了规矩,便从队伍的第一个人开始:“这位大娘,你想买什么茶叶?买多少?”
大娘太激动了,竟半晌没反应过来,等到后面有人起哄,大娘才回过神,颤抖地比出了三个手指头:“我要买3斤毛峰。”
只见账房先生记下品名和数量,编上编号,用算盘算好价格,写上金额盖上印章,交给那个大娘。再把这些信息录入账簿。
大娘不明,疑惑的望着手里这张纸:“这是……”
若然指着纸上写的对大娘说:“大娘,这是我们茶庄对你做出的承诺,下月你凭这张纸,就可到我们李氏茶庄提货。”
大娘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是没有茶呀,我还以为现在就能买到呢。”
若然耐心的解释:“现下李氏茶庄确实没货,但如果你没有这张纸,下月新茶到货你也不一定能买到。”
听到这里,大娘好像明白了:这纸上写的编号是1,反正今天我是第一个排队的人,等有货了也定是第一个提货的人。
想到此便爽快的把银两付了,高高兴兴的拿着那张纸,去给自家老爷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