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历史是任由强者撰写的,尤其是元朝史。
以《蒙古秘史》为例,上面所记载多处内容与正史不符,归根究底就是书写者们政治考量所致。
比如也速该把阿秃儿的正妻分明是别克帖儿的母亲速赤格勒,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才是别妻。
可书写者们为了掩盖这个事实,有意把速赤格勒给边缘化了,甚至就连她的名字都抹去了。
然而《蒙古秘史》记载详细至就连普通奴仆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可如此重要的人物却偏偏不曾记录她的名字,这充分说明了此地无银三百两。
还有就是书写者们蓄意歪曲事实,竟把俺巴孩汗为自己谋求利益而悄悄前往塔塔尔却意外被抓事件给硬生生说成他是为了缓和塔塔尔与蒙古部族之间的紧张关系亲自护送女儿和亲的伟大壮举,从而让人们同情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时也让人们更加憎恨塔塔尔人和金廷。
俺巴孩汗的后人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洗白,并且着重渲染他的伟大,完全是为了辅助成吉思汗屠杀塔塔尔俘虏之时让其得到全体蒙古人的支持和理解。
当时以蒙古部族与塔塔尔之间的世仇,成吉思汗屠杀塔塔尔战俘,这无可厚非,可他所屠杀的可不仅仅是塔塔尔战俘,还有数万之众从不曾抵抗与他的普通牧民。
事实上俺巴孩汗不仅不是书写者们所宣传的那般伟大,而且他的这个可汗之位也是胁迫上一任可汗合不勒而来。
上一任可汗合不勒自己明明有七个儿子,其中不乏优秀的把阿秃儿,他却偏偏把这个权力的缰绳给交到了泰亦赤兀惕部君主俺巴孩的手里。
这可不是合不勒汗全然无私选贤能的典范,而是他无奈之举。
当时的蒙古部落联盟陷入了金廷与塔塔尔部的双重打击之下,处境非常不容乐观。
就在这种情况下,合不勒汗隐隐察觉部落联盟当中发展最好的泰亦赤兀惕部已然不愿屈居于他人之下,似乎要脱离部落联盟另起炉灶的迹象。
倘若强大的泰亦赤兀惕部就这么贸然脱离部落联盟,随他而去的部落氏族也不会少的。
如此一来,合不勒汗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大蒙古帝国必然分崩离析。
他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为了挽留泰亦赤兀惕部,无奈之下他把这个尊贵的首领之位传于泰亦赤兀惕部的君主俺巴孩。
还有就是蒙古部族三贤圣母之一的阿阑豁阿也并非历史书上所宣传的那般伟大。
事实上阿阑豁阿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猎户的媳妇罢了。
只是她得势的后人为了提升族群中的地位,借助她感光所生的谎言,大肆宣传自己一脉乃是长生天眷顾的尊贵血统,族群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就是后来所谓的尼鲁温蒙古。
其余各蒙古部落氏族皆属于迭列列斤蒙古,就是普通蒙古人。
从历史文献记录上来看,阿阑豁阿五箭教子的典故也极有可能是虚构的。
真正拿箭劝说孩子们要团结的故事,最早见于鲜卑慕容部在西迁建立吐谷浑汗国的时代,故事主人公是吐谷浑的可汗阿豺,或许这个故事的来源更早。
这个典型的倡导团结精神的故事的流传,大略能反映出蒙古各部落对鲜卑时代的一点点历史记忆,也不能完全排除阿阑豁阿借鉴了先辈人的智慧,可从她一去世,她的五个孩子便不和的结果上来看,阿阑豁阿五箭教子的典故极有可能就是虚构的。
在很多个元朝历史文献资料当中,像这种歪曲事实、混淆视听的内容比比皆是,之所以有此情况出现,除了相关文献资料缺乏之外,主要是书写者们政治考量所致,我在此处不一一赘述了。
若想要了解真实历史事件,尤其元朝史,还得多看看不同国家所记录的相关文献资料,最后自己全面分析,如此才能有自己的独立价值观,如此才能无限接近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