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王从漠水县走后,北狄被大岳四十万大军打得节节败退。不到两个月就将所有落入北狄手里的城池收了回来,不仅如此,安王等人还将大岳边境往前移了百里远。
安王这一仗之所以会这么顺利,其一,军队人数上的绝对压制。其二,有安硕烈作为内应提前一步将北狄的作战计划告诉了安王等人。其三,有卫书成这样的老将在一旁坐镇。而安王只需要坐享其成。
当然了,北狄三王子也被安王生擒,安王将人抓回来后就将这人的喉咙毒哑了,耳膜弄破了,现在就是个废人了。只是直到现在,北狄三王子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只剩下了后悔,后悔当初没有直接返回王都,而是好大喜功继续攻打大岳。
安王顺利带着二十万大军班师回朝,除了北狄三王子,还带回了镇北王通敌叛国的证据。卫书成则代替了楚淮意的位置,如今楚家军中的高级将领中已经没有楚淮意的人了。而楚淮意的心腹部下,不是被卫书成等人暗害便是找个由头将军衔一撸再撸。
皇上看着安王众望所归,从开始的高兴自豪到后来的不安怀疑。安王这一仗打得太漂亮了,但他这个做父亲的却是了解儿子的,即使大岳有兵力上的优势但也绝不可能赢得如此之快,甚至还活捉了北狄三王子。可自己派人去查也查不到任何可疑的地方,决不能让这个大儿子如此发展下去,否则自己皇位不保。
可现在小儿子死了,这四个皇子还能扶持谁呢?若不是赵玲珑这个毒妇,自己又何至于只有五个儿子?如今就连最小的儿子也难逃这个毒妇的魔掌。好个赵家,这是想让大岳改朝换代啊。
“朕今日去端妃那里,吩咐下去。”皇上盯着手中端妃的牌子,心里有了新的人选。
“我盼这一天盼了二十多年了,楚淮意,你不是事事都要压我一头?地位、家世、女人,我只能屈居你之下。既然你喜欢事事压我一头,那你就先去见阎王吧,哈哈哈哈哈……”卫书成在主帅的营帐内,笑得癫狂。
卫书成与楚淮意的父辈就是上下属的关系,到自己这一辈依然是。可楚淮意凭什么?明明自己样样都比他出色,可他就因为家世比自己好,就要事事压自己一头。就连自己喜欢的女子,眼里从来都只有一个楚淮意,何时看过自己一眼。而自己,直到她死也没有将自己的心意宣之于口。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比自己高。而现在,楚淮意你还拿什么与我争?
楚淮意根本不知道卫书成因妒生恨就与安王联合设计自己与十万楚家军。
等战乱平定后,北地边境的城池也逐渐恢复正常。楚二这才带着两个小主子往漠水县赶去。
楚淮意将试种新粮的事情安排下去之后就日日关注着京都的传来的消息,他的心中仍对当今那位抱有一丝希望。只是事与愿违,京都传来的消息让楚淮意的心凉了个透。
安王将楚淮意通敌叛国的罪证呈上去后,还说自己对北狄三王子严刑拷打之后得知楚淮意一行人的藏身之处,亲自带着人将这一行叛国贼就地处决了,还将尸骨带了回去。一具是楚淮意的,还有两具则是楚家两个孩子的。
这三具尸体自然是易过容的,但易容手段并不高明,宫里的御医一验便明。但皇上别说让人彻查整件事,甚至这三具尸骨都没有让御医查验过。有人说这是皇上对镇北王彻底寒心了,但楚淮意心里清楚,不查是因为这整件事情原就漏洞百出。
楚淮意根本就没有通敌叛国的理由。他原就是大岳唯一的异姓王,掌大岳三十万楚家军,王位等同超一品亲王,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什么要弃自己的国家于不顾,选择敌国。
安王根本没有给这件事准备一个合理的解释,毕竟这不重要。只要楚淮意死了,那么他的生前就由自己说了算。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谁在乎?这些个崇敬镇北王的武将,有一人敢站出来为镇北王辩白吗?
这些时日从京都传来的消息燕漠黎也是知道的,虽然燕漠黎早知道整件事是安王谋划。可自己那个好父皇,竟然连样子都不装一下,直接给楚家定了罪。还将卫书成任命为一品大元帅。而安王,这一战赢了民心,朝中势力更加壮大。何其讽刺?何其可笑?
安王最终还是没有拿到兵权,但安王并不在意。这一次出征,军中不止安插了自己的人手,还收买了不少人。再经营一段时日,这京畿道便由自己说了算。
两月后,漠水县县令的任命文书下来了。万柳成了漠水县的新县令,漠水县完全掌握在燕漠黎的手中了。
暗夜门的人将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