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还幽幽的叹了口气,仿佛刚才对李政袁出言不逊的不是他一样。
众人嘴角抽了抽,为什么他们听他的话感觉他话里的意思他很委屈似得?
武相也是一抽,三十多岁的他,刚毅的脸稍稍扭曲,长袖下的手紧紧的回收成拳,努力克制下那想要砸死某个不知羞耻的男人。
作为武相,他的职位品级其实比杨天殇还要大一些,但杨天殇不属他的管辖,要说东岩的兵马其实理当归武相的麾下。
但,直到杨天殇的出现,武相被载了,还是栽在了一个晚辈的手里。
几年前的某一天,贪婪的三国,不安于现状,不理会百姓的疾苦那时候就有了想瓜分东岩的臆想,后面就直接付诸行动。
那时候的东岩虽国富人强,但会领兵大将军却是少之又少,武相虽是武相,可他空有一番粗鄙之力,没那个会打仗的头脑。
一连败了几场,死伤无数,李政袁心力交瘁,晚晚梦魇缠身,入不得眠,懊悔的痛批自己为何没有培养出多几个有用的领兵能手。
就在他们快要心死人衰的绝望的时候,一个身穿黑色的少年宛如救兵般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以为他们会灭亡,会重现几百年前祖先的那一磨难。
可就是这么个骨瘦如柴脸上蜡黄的小男孩救了他们一命,更是把东岩从兵临灭亡的局面,用了区区几年的时候将其他三国打得再不敢冒犯,不敢再有贪婪之念。
从此,各国传言,东岩在某的一天神秘的降临了一位少年,聪颖过人,领兵的手段更是无人能比,比那些读了几十年的书打了十几年的仗的人,用的手段更赛一筹。
战况过去,三国皆安好本分,没有再有不善的举动,当时是当面给杨天殇递的降书,李政袁就是从这个事情开始对杨天殇有了芥蒂。
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李政袁,不记教训,打了胜仗的杨天殇他不仅没有任何的表示,还想收回杨天殇手里的兵权,杨天殇也没有表示,李政袁发话的第二天,杨天殇立马派了人将手里的兵符交还于武相。
杨天殇也立马消失了踪影,无人知道他去了哪,但是那个冲锋在前以身挡在自己身前的瘦弱的少年背影永远的深深烙刻在了士兵们的心中,永不消逝。
李政袁自然对杨天殇的识时务欢喜得很,知道兵符归还到武相的手里,当晚立马置办了一个隆重的宴席,将大臣们全都叫了过来陪他喝酒。
各个美女在怀,饮着佳酿,赏着歌舞,李政袁和众多大臣们好不欢喜。
可是就在他们快要到宴会的高潮时,一个犹如惊天响雷的消息直接将他们打得个措手不及,驻守在前线三国区域的士兵跑了,这个消息简直就是让李政袁们刚从欣喜的高空把一把狠狠的砸了下来。
李政袁赶忙派了一个朝中比较有声望的人前去先稳住局面再说,随后又让人调查因果这到底是何缘由。
李政袁以为局面会很快的稳定下来,但出乎他意料之外,局面堪忧,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刚定下来的三国又隐隐有蠢蠢欲动的趋势。
李政袁大惊,他怎么也想不通士兵怎么会又逃跑的现象,没多久,各方传回来了他想要知道的答案。
只是他再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是这个原因,没错,问题的源头就是来自消失的少年,杨天殇!
外面传言,李政袁,也就是他们的国主,忘恩负义,东岩被逼入绝境的时候,是那位少年在前方奋力搏杀差点舍了命才换回来的东岩。
可,他们的国主却是让百姓和士兵们寒了心,不但不对救国的恩人嘉已褒奖,事后竟然不懂镰义的夺了恩人的兵符。
这一无耻的行为彻底让百姓对他们的国主李政袁生了不满之心,之所以李政袁没有听到这一些传闻,那是被武相势力手段将风声压了下来,朝中基本为武相为大,好不容易有个可以跟他抗衡的文相木云阡,可是人家聪明啊,除了他自己的事,跟他无关的事他从来都不插手,能怎么样?
惧怕武相的少部分大臣们也不敢在李政袁面前触了他的情绪,深怕一个不注意被迁怒到给砍了脑袋。
就这样被瞒到了局面快要爆发的趋势,李政袁大怒,当场立马赏了武相两百个板子,屁股都快打成了爆米花,那场面实在是血腥得很呐。
快接近到废寝忘食的李政袁慌的李政袁立马召见了所有的大臣,一起商量这个事情的解决办法。
李政袁气结,一帮人讨论了老半天也没说个所以然来,合计那么多大臣养来都是吃白饭的,一到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