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代,对于王爷都是极优渥的,虽然极少世袭,但身份尊宠啊。
王伦开始是把这位皇子当成赵有恭的,后来看到了年仅十二岁的未来永宁郡王,知道了不是。
也很怀疑那个半大孩子能做出到开封府捞人的事,虽然自己没犯什么大事。
要知道按照宋朝的袭爵制度,王孙贵族的地位其实远逊于后世。像明朝,宗室王爵是世袭,最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食利阶层;清朝有十二个铁帽子王,世袭罔替。
宋朝的王爷真的能算是“君子之恩,三世而泽”。
交谈了一会才知道,这个半大孩子可比赵有恭根正苗红多了。通过周遭人对其的反应和态度,王伦已经大略猜到这位小皇子的身份。唯其如此,他反而不敢应声了。
“小可在乡间多闻得嘉王贤明,本来王爷抬爱,小可岂有不欣然应诺之理?但小可虽然愚钝,却有自知之明!王爷身边多的是饱学之士,王伦虽然于诗词小道上侥幸有薄名,却只是一后进学生,岂敢滥竽充数!”
他真不是谦虚,实则是这位小皇子亲近不得。
以王伦后世粗浅的认识和在国子监求学的经历,他已经大致对大宋朝野的人物有过一番考较,对于当朝权贵特别是皇子都有小见识。
如果对方是太子,他肯定毅然决然地抱粗腿。但对方是皇子,这就要谨慎小心外加多个心眼了。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牵涉到皇权更是如此。